众手赋绿绘新图 汶上县义桥镇牵手农民打造绿色生活纪实
本报通讯员李瑞宁王振勇李林
金秋时节,走进汶上县义桥镇,满目绿色像一幅幅优美画图尽映眼帘,规模连片的高价值作物一望无垠,七彩苗木装扮下的农家小院,粉墙黛瓦,鲜花绽放,显得格外靓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成为义桥发展的生动实践,农民业已成生态文明的创造者,绿色产业的主导者,绿色生活如新风扑面,春雨甘霖,越发深刻地充盈着当代农民的幸福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绿色发展绽新颜
义桥是个拥有26个行政村5.3万人口的农业大镇,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他们坚持“项目化、基地化、产业化”的路子培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通过扩面积、抓基地、培大户,以点带片连全镇,推进土地承包流转,重点培植花卉苗木和温室黄瓜两大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新增生态农田面积1500余亩。义桥是苗木产业大镇,他们对苗木种植区域实施全面保护,对林下裸露土地进行植被绿化,丰富植物配置,注重色彩多样化,大力栽植白蜡、红枫等树种,大幅增加单位面积绿量,实现了绿色环保全覆盖。
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近年来,该镇每年投资800多万元,激励农民建设生态环保村庄,按照后院变庭院、村庄变景点的思路,加大改厕、修路力度。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奖补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内村组农户后院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改造,逐步把村庄建成乡村旅游的目的地,把进村主干道建成了田园观光的景观带。
“厕所建在屋里面,家院建起了小花园,油路铺到家门口,路边花果随风舞,城里人来了不愿走……做梦都想不到村里变得这么干净漂亮。”义桥的农民无不这样感慨万千。
只闻农家饭菜香不见村落炊烟起
“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家园”“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主动参与、自觉行动”……这样的宣传标语在义桥镇随处可见,如今它不仅镌刻在文化墙上,表现在群众的行动上,更烙印在村民的心中。
为建设绿色义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这个镇紧紧抓住农家厨房和厕所这两个关键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合力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农村绿化新格局,“外乡的亲戚来,都说俺村干净漂亮,路灯亮,健身跳舞广场大。家里环保空调、清洁炊具、天然气、水冲厕等一应俱全,农村跟城里没差别。”马庄村退休老教师这样逢人描述村民的新生活。“只闻农家饭菜香,不见村落炊烟起”,是义桥镇农民追求并实现绿色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改变农民物理生活习惯的同时,义桥镇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高标准打造的文化活动室里,配有各类图书、棋牌、乒乓球、羽毛球、二胡、唢呐、音箱等设备。电子阅览室内配备了电脑、连接了网络,满足了各年龄段群众多样化的文体娱乐需求。激励发挥乡村文化能手的带动作用,培育起广场舞队、乐鼓队、茶艺队、舞龙队等队伍。倡导崇文重教的文明新风,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民的“阳光家园”,积极举办乡村运动会、乡村音乐会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思想情操。
绿色产业抬龙头农民增收不发愁
攻难克艰,发展绿色龙头产业是义桥镇的主要发力点,近年来,他们立足苗木种植优势,在拉长加宽增厚产业链条上大做文章,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托全镇1.7万亩苗木种植产业,引进食用菌企业,推广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培育发展大型林菌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在义桥镇沙庄村南的经济林里,村党支部书记黄开生正在指挥工人采收球盖菇。他说,从今年2月份起,村里开始在经济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第一茬刚刚长成,成色非常好。现在一亩地大体能采收5茬,产量大约6000斤,每亩地的收益能达到2万元。沙庄村发展林下种植,形成了龙头,很快带动辐射到全镇各村,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大镇之势,促进了农民、集体双增收。近年来,义桥镇结合各村实际,探索出了大棚蔬菜、林下种植、物业经济、招商反哺、服务增收等9种集体经济增收模式,为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找准绿色发展路子。
镇党委书记张洪磊认为,“壮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器,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压舱石,是催生农村新旧动能转换的润滑剂”。因此,义桥镇通过创新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休闲农业型、招商投资型等九种模式,高高抬起了集体经济的产业龙头,极大带动了农民共同增收致富的步伐。
新闻推荐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姬国庆)“这么热的天,恁天天都靠在这里,快上家里喝块西瓜……”近日,汶上县寅寺镇东寅寺村村民林小梅热情地...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