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富民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探访成武县汶上集镇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 者 按
近年来,成武县汶上集镇按照“工业强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扩就业、培育产业增财源的强镇富民新路子。
近日,记者在成武县汶上集镇看到,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正酣;服装加工车间工人们忙碌不停;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内,蔬菜飘香,新鲜的蔬菜包装后被装上了一辆辆运输车……这一幅幅描绘着汶上集镇全体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振兴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做强工业 发展脊梁“挺”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近年来,汶上集镇把发展工业放在首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上持续发力,实现了由工业立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变,全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形成了高端化工、服装加工、机电制造、新能源四大产业体系,撑起了全镇税收的“半壁江山”。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民生的‘保障线’。今年以来,我们采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扩能’方式,持之以恒抓招商、抓项目,又落地开工了大项目,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汶上集镇党委书记张克介绍。
该镇以化工园区、返乡创业孵化园为平台,实施园区招商。成功引进总投资4.2亿元的元信昇科技,该项目年处置固废20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8000万元,是入驻化工园区的固废处理配套项目,土建工程基本结束,焚烧车间已投产试运营。
入驻返乡创业孵化园的旭东食品添加剂项目,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实现出口创汇80万美元。
围绕加粗拉长高端化工链条,实施产业招商。引进落地总投资2亿元的山东绿桥生物科技,已竣工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2000万元;投资8.6亿元的维尤纳特生物科技、3亿元的晨飞宇生物科技,正在施工建设中,年内均可投产运行。
以商招商,发挥能人效应。越兴化工公司董事长瞿国生在汶上集镇发展近十年,作为镇党委聘请的“招商专员”,他成功引进了兴元化工,投资3.5亿元建设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5350吨,产品质量属国际领先水平,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税收6000万元。
企业扩能,增强发展后劲。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吸引了瞿国生的朋友前来投资,也让瞿国生的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越兴化工三期项目为间甲基苯甲酸扩产项目,总投资1.9亿元,年增加产能1万吨,企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该产品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从工艺源头实现了绿色化生产,在全球的占有率为90%,目前三期项目试生产运营良好。 他说,三期项目的投产,不仅对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也实现了产能扩大,这一切离不开汶上集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目前,总投资3亿元的蓝阔建材项目、投资1.5亿元的峪口禽业小优鸡项目也已落地。
汶上集镇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保障线,成立项目帮办专班、企业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超前服务、精准服务、全程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实效,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和企业健康运营。
做大服装产业 就业容量“大”起来
服装加工作为就业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已在汶上集镇遍地开花,带动就业8000多人,成为菏泽市“时装小镇”。
汶上集镇服装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源于万丽时装公司的带动。10年前,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万丽时装公司。该企业由苏州万丽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0.8亿元,主要生产HM、优衣库、zara等名牌服装,产品畅销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有员工2000多人。
汶上集镇镇长赵中国告诉记者,随着万丽时装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综合考量各村闲置用地、闲散劳动力等因素,以万丽时装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服装企业,出台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服装企业的政策措施,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
董庄村青年董传奇,从部队退伍后到烟台打工,后来看到东部服装加工企业逐步向西部转移的发展趋势和家乡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返乡创办了梦尼亚服饰有限公司,安置就业500多人;铜庙村的王广阔,在家乡政策的感召下,卖掉在辽宁海城创办几年的服装企业,回村新建了服装加工厂,带动300多人就业。目前,全镇拥有大小服装加工企业71家,带动就业8000多人。
做优现代农业 新型农民“多” 起来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大头,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要想在土地上挖出更多的‘金疙瘩’,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为农民指路子、做样子、教法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张克深有体会地说。
汶上集镇通过多方争取资金,投资4300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立了一处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类棚体设施200多座,主要种植南瓜、五彩辣椒等蔬菜,被确立为“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
产业园坚持“谁建设、谁经营,专业的人干专业事”的理念,由经济实力、专业技术和市场“三方具备”的专业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确保了建设高标准、经营高效益。同时成立了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有种植经验的农户成为社员。
“我们种的贝贝南瓜不仅能卖瓜,南瓜花也能卖,一颗贝贝南瓜能卖30多元,一亩地能产1000余颗,一茬贝贝南瓜就能卖3万多元,加上南瓜花的收入,每亩大棚能收入4万多元。”正在大棚内忙碌的种植户牛兰英告诉记者。像牛兰英一样种植大棚的农户达20多户。
为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发挥合作社的引导带领作用,合作社实行了“保底工资+利润分红”的经营模式,把大棚分包给农民,承包大棚的农民有了保底工资,并按利润分红,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我年龄大啦,没法承包大棚,只好在这里打打零工,一个月也能挣到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元。”70多岁的田素珍高兴地告诉记者。
随着产业园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充分体现,吸引周边前来打零工人员达400多人。
“我原来在家建了一个占地5亩的蔬菜大棚,由于照顾患病的妻子,加上管理技术不到位,大棚效益不好,打算将大棚毁了。镇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联系合作社为我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培训,并提供彩椒种苗,彩椒由合作社包销,一季就收入6万多元,通过几年的种植,种植技术提高了很多。” 秦田庄村村民陈世秋激动地说。
为提高种植户的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该镇通过让农民参与种植和经营,组织去寿光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出了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在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下,董阁、田楼、东孙庄、董楼等8个村300多户建起了蔬菜大棚,进一步夯实村民创收增收基础。
产业园还围绕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农业,配套园区功能,建设了300米的古树长廊,配套了龙腾骏马术俱乐部、月亮湾垂钓园、蒙古包餐饮等功能设施,吸引了城乡居民来这里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
随着这一项目的实施,一个集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正在迅速发展壮大,犹如五线谱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产业振兴的引领下,全力奏响了汶上集镇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通讯员 刘 震 孔令符 记者 董传周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边皓6月16日上午,在汶上县军屯乡军屯村的麦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加带的小麦秸秆打捆机正在田间地头不停地忙碌着,...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