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育种,从进口依赖走向自主创新 黄羽肉鸡扛起半壁江山,小型肉鸡占比越来越大
鸡肉,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年出栏肉鸡110.2亿羽,合计年人均消费7.87只鸡。
这110.2亿羽出栏肉鸡中,白羽肉鸡49.2亿只,黄羽肉鸡44.2亿只,小型白羽肉鸡(817肉鸡)16.7亿只。中国人餐桌上的肉鸡品种,已从原先的进口依赖走向自主创新。
白羽肉鸡
“进口依赖”已经破局
白羽肉鸡,随着改革开放从国外进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形成引种热潮。其生长速度快,体型大,饲料转化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引种近40年来,白羽肉鸡育种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1月7日上午,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研究员宫桂芬,接受了农村大众报记者电话采访。
白羽肉鸡引种的同时,中、美、泰三方合资成立了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利用从美国引进的纯系,进一步培育出艾维茵肉鸡,到2001年,艾维茵肉鸡已占到国内白羽肉鸡种鸡市场的54%以上。“可惜的是,2004年前后,艾维茵肉种鸡停止生产。”宫桂芬说。
品种自育戛然而止,此后十多年,国内白羽肉鸡育种企业每年需花费数千万美元从国外引进祖代肉种鸡,再繁育父母代肉种鸡销售给下游产业链,不仅引种费用高,最主要的是威胁我国肉鸡种业安全,也给家禽生物安全带来挑战。
2014年,原农业部推出《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倡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型育种公司为主体开展育种工作,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育种零的突破。
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种源,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素材资料少,周期长,产出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国内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一直在默默地做着白羽肉鸡育种工作。这其中,就包括年产能5亿羽、位居亚洲第一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5月13日,圣农集团发布公告:“公司目前产出的白羽肉鸡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外进口品种,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祖代鸡种源数量已经自给有余。”这意味着中国白羽肉鸡育种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破了西方肉鸡育种企业上百年的技术垄断,这背后是圣农集团前前后后6年多的科研攻关、8亿多元的累计投资、技术研发团队2000多个日夜的不懈付出。
与此同时,农业部启动的白羽肉鸡自主育种联合攻关项目——白羽肉鸡配套系“广明1号”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该项目由广东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民和牧业和凤祥股份等参与研发。2019年8月15日,“广明1号”父母代种蛋送达农业农村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扬州),相关中试工作相继开展。
2020年12月6日,圣农集团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场在江西资溪开工建设。有关人士介绍,圣农集团研发的国内首个白羽肉鸡新品种——SZ901配套系,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后,祖代鸡种源将正式推向市场。
黄羽肉鸡
风景这边独好
白羽肉鸡的引进,开拓了大家的眼界,也满足了刚富起来的人们吃肉的欲望,但同时,白羽肉鸡优良的生产性能带来的高利润,也让很多养鸡场(户)倒戈,致使很多本土地方鸡品种一度走到濒临保种的境地。
1月8日,山东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正国,向记者介绍了汶上芦花鸡的发展。为保存宝贵的鸡种遗传资源,1995年,汶上县成立芦花鸡原种场。贾正国带领团队钻芦苇、进农家搜罗原种鸡,在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的帮助下,根据性能、毛色、头型、背宽、腿长等维度,确定走“肉用”“蛋用”两个方向。经过20多年发展,芦花鸡核心原种鸡从几十只发展到2万只,扩繁群发展到18万只。
金秋农牧公司2010年成立后,专业从事汶上芦花鸡保种、选育、种鸡扩繁、种苗销售、肉蛋产品深加工以及育种和生产技术研发。近十年来,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芦花鸡生态养殖基地,年出栏商品鸡3000万只,年销售收入2.28亿元,带动无数农户致富。
贾正国介绍,汶上芦花鸡选育,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方向:保持传统风味,不追求生长速度,提高品质及整齐度。经多年探索,公司发现,芦花鸡养殖150天出栏,每只体重控制在3.5-3.8斤之间,鸡肉品质最佳,养殖效益最高。
汶上芦花鸡的发展,是全国无数优良地方鸡发展的缩影。海南文昌鸡、广东清远麻鸡、河南固始鸡、北京油鸡……在20多年发展中,这些地方品种不仅顽强生存下来,科研人员还从中选育出鲁禽1号、粤禽皇3号、江村黄鸡JH-3号配套系等50多个肉鸡新品种。这些自主培育的新品种与原有的地方品种肉鸡,现统称为“黄羽肉鸡”。
黄羽肉鸡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广东温氏、江苏立华、湖南湘佳股份等一批规模化、现代化养殖企业,既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特殊的消费需求,还稳稳地扛起了中国肉鸡种源的半壁江山。
817小白鸡
异军突起自成一家
白羽肉鸡低廉的价格,能满足快餐及团膳需求;黄羽肉鸡口感好、成本高,颇受高端消费群体喜爱。那么,想吃小型鸡且价格别太高,吃什么?
“培育817的初衷是为德州扒鸡提供鸡源,没想到现在成为一个颇受市场欢迎的品种。”1月7日下午,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曹顶国为记者回顾了817小白鸡的培育及发展历程,“2020年,817出栏量占到全国肉鸡总出栏量的11.3%。”
817研发团队以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原所长逯岩为首。1985年,研发团队承担了山东省一个地方鸡杂交改良项目,从23个品系中组成16个杂交组合。经过多轮重复实验,1988年8月17日最终确定,由生长速度快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父系公鸡与产蛋量高、肉质好的商品代褐壳蛋鸡杂交的配套模式,其品种以诞生时间命名为“817小型优质肉鸡”。
817不仅让扒鸡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经过30多年发展,还相继开发出白条鸡、西装鸡、烤鸡等几十个深加工食品。因其体重小、口感好、烹调方式丰富,成为很多家庭“一家一餐一只鸡”的优先选择。
为推动817生产标准化,研发、推广团队先后牵头制定了《817肉鸡生产技术规程》《817肉鸡制种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并在业内推行。由于制种成本低、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817推出后很快受到养殖企业及市场青睐,养殖量不断增长。尤其是活禽市场被禁止交易后,其市场份额增长加速。
2018年,817被当作一个独立肉鸡品种,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并列纳入中国畜牧业协会生产监测。
817,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小型肉食鸡,在市场上焕发出越来越强的光彩。
除了817,峪口禽业的WOD168小型优质肉鸡、五星集团的“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也都是根据特殊的市场需求培育,不仅填补了国内育种空白,也丰富了肉鸡品种市场,成为中国独有的肉食鸡品种。
“从年出栏量、产肉量来看,817所占比重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均相差较远。”曹顶国说,“但817比较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符合市场需求,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董梅“阿姨您好,我们是次邱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我们正在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您被选中参加本次调查...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