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大棚建起来 农民乐唱致富歌 帮助圣女果顺秧爬高

济宁晚报 2020-11-27 07:53 大字

初冬时节,汶上县刘楼镇蜀山源家庭农场扶贫大棚内一片忙碌景象。眼下正是圣女果顺秧助苗的好时节,扶贫大棚里几位农家妇女忙着给圣女果顺秧爬高。而在农场西侧的蔬菜种植大棚里,几位农民正拿着刀具收割茼蒿。

据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晓晓介绍,依托之前的特色种植产业,今年共投资150余万元升级改造了15个高标准大棚。“家庭农场作为扶贫基地,还是一个智能化栽培甜瓜基地和果蔬栽培科普培训基地,共带动30多个家庭致富脱贫,累计为300多名乡邻提供就业岗位。”徐晓晓说。

趁着乡村振兴中的新商机,徐晓晓作为汶上县蔬菜协会副会长,带领协会会员实行基地联盟共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形成“立体、循环、生态、绿色”农旅结合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模式。“我们采取立体种植,甜瓜下市后就开始种植圣女果,圣女果预计元旦前后上市,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收入,还能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徐晓晓说,未来农场将着重发展观光农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近两年,刘楼镇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立体种植,并支持贫困户以劳务、田地入股等方式就近加入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这种“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不但提高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增加了附近村民收入,还成功帮助部分贫困户成功脱贫。“我和同村的几个姐妹今年一直在这里打工。在这里干活不累,一年还能赚个万把块钱,离家也近。”在大棚内干活的徐老庄村的靳桂香笑着告诉记者。今年55岁的靳桂香是徐老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庭农场打工的收入有效地改善了其家庭生活条件,而像靳桂香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两位也常年在家庭农场里打工,有了收入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现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已成为刘楼镇脱贫致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扶贫大棚、进入扶贫车间,有了工作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杨柳 通讯员 刘慧 孙晨)

新闻推荐

货车载客遭重罚

近日,汶上交警大队民警在辖区内路巡路查,巡查中发现一辆无牌三轮货车,民警立刻将该车拦下,拦下后发现车内乘坐了7人。民警随...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