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乡土讲师团打通宣传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 身边事播文明 乡土味润民心

大众日报 2020-11-02 09:46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胡克潜 张 明 李倩

“我们喜事要新办,移风易俗大开展,订婚结婚是喜事,别给爹娘加负担,回家要把妈妈劝,快把彩礼退回还……”10月28日,在汶上县次邱镇朱庄村孔子讲书堂,次邱镇“夕阳红”梆子剧团正在演出新近编排的现代梆子戏《王晓红退彩礼》,台下50多平方米的空地被四里八乡的村民坐得满满当当,悠扬唱腔里的“大道理”不时引起大家的共鸣。

“以往读报纸、念文件式的宣讲,很多群众听不懂也听不进,现在咱们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说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这样的宣讲才更接地气、更出效果。”《王晓红退彩礼》主创人、次邱镇乡土讲师团团长高文忠介绍。

在次邱镇,像高文忠一样的“乡土讲师”有160余人,他们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通过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用“新角度”讲透“老道理”,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的方式,广泛宣讲党的科学理论、移风易俗、好人好事、运河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乡土’就是本乡本土的意思,这支队伍就生活在乡村,生活在群众身边,能够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汶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卫国介绍。乡土讲师团成员全部来自乡村,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和道德典型、身边好人等组成。他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等为阵地,主要采用专题式、讲座式、小品、三句半、快板、戏曲以及与群众忆经历、话成就、谈感受等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说乡音、讲故事、举实例,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教育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党的创新理论、民生政策、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等实用知识。

为进一步规范、壮大队伍,2019年5月起,汶上县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通过发布招募计划、报名登记、初步筛选、面试试讲、择优录用、推荐文明实践分中心讲师团、参加全县乡土讲师评选赛等7个环节,选拔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政治责任感强、熟悉社情民意的金牌、银牌和优秀讲师,并成立了汶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乡土讲师团,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在村级文明实践站每月宣讲1次,主题性宣讲临时安排,示范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至少开展1次文明实践宣讲活动,为这些“小讲师”发挥“大作用”提供了平台。

“以前说教多、官话多的传统宣讲套路让村民感觉生搬硬套、不好接受,如今忆经历、谈感受的讲述使宣讲变得生动形象、更接地气,以前在党校课堂里才有的理论知识,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让‘乡土味’十足的宣讲切切实实起到了‘润民心’的效果。”张卫国介绍。

现在,“乡土讲师团”已经成为汶上县广大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他们在文化广场、村口桥头、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开讲堂,把党的政策、红色经典故事、优秀传统文化、农业科技、乡村建设、脱贫致富信息等,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化作接地气、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传递到百姓心中。截至目前,汶上县15个乡镇(街道)共组建乡土讲师团80支,讲师人数超过800人,自编自演、自主创作了戏曲《王晓红退彩礼》、小品《幸福一家人》、三句半《说说俺们朱庄村》、快板《结婚难》等110余部乡土文艺节目。2019年,汶上县乡土讲师团作为济宁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在全市推广。

新闻推荐

他们领到特殊工资

月底了,又到了山东喜气洋洋喜庆用品有限公司发工资的日子了。工资单上除了正式员工之外,还有几十个“吃空饷”的人员,他们不...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