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南站镇治理地下水超采区 枯了30年,南泉河终于来水了

农村大众报 2020-06-18 14:12 大字

6月10日上午,丰收后的汶上县南站镇,田野上沟渠交错。让梁桥村村民高兴的是,由于连续三年的地下水超采区科学治理,枯了30年的南泉河今年终于来水了(上图)。

说起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好处,汶上县南站镇梁桥村村民王庆芳打开了话匣子:“俺家有两亩半地,种了玉米和小麦,原先浇地使用的是井水,大水漫灌,浇一亩地需要20元至30元,去年6月开始使用坑塘水,浇一亩地降至15元,接上喷灌网就能浇地,非常方便。小管道出水快,水温合适,庄稼的产量也比以前高了。今年小麦产量不错,每亩1100多斤,刚种上的玉米也浇上了水。”

王庆芳说的坑塘水,是汶上县2017—2020年连续开展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泉河南支上游与进军渠的连通,将大汶河水经进军渠引入泉河南支及周边坑塘并拦蓄,促进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保证农业灌溉需求。

据了解,汶上县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造成该县苑庄、义桥、南站、康驿为中心的207km2东部地下水超采区,年均浅层地下水压超采量为164万m3。“作为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等作物大面积种植。汶上县的工农业生产用水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汶上县水务局副局长王震说。

2017年,汶上县被纳入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国家试点县后,该县通过河道治理、坑塘建设、藏水于野,在“蓄”字上做文章。累计投入资金1.45亿元,用于境内引汶东干渠及进军渠段工程建设。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农村坑塘建设,2017—2018年开挖整修了苑庄、义桥、南站、康驿等乡镇16处坑塘,建设泵站2座,建设安装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5900亩,封停地下水灌溉机井106眼。

“河道有水,坑塘满”,配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汶上县农村亩均灌溉用水量减少,水、肥利用率提高。

王震表示,目前该县已由原先单纯的灌排河渠灌溉,形成了河渠水网、蓄水坑塘、灌区末级渠系等多种形式,每年减少地下水压采量40万m3。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3年来,浅层水位已回升了1.4米。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超

通讯员胡克潜

新闻推荐

汶上编制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优化部门职能 一张清单刹住“踢皮球”

□本报记者王浩奇姜国乐本报通讯员赵洪顺胡克潜“前不久,县里给俺村配了不少垃圾桶,犄角旮旯的垃圾堆、坑里倒的废...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