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在检测一线的身影 日夜不停
工作人员正在提取病毒样本的核酸
本报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刘烁 李黎明
在济宁高新区英萃路市疾控中心十二楼的微生物实验室,透过隔离窗,可以看到实验室工作人员身着专业防护服,在生物安全柜前忙碌的背影——病毒采样管、专用样本运送箱、特制金属安全箱……经过层层包裹之后,咽拭子、痰液等样本从各县市区运送到这里,进行平行筛查和阳性样本复核。2月8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科长赵福河,带您了解新冠病毒检测背后的故事。
正月十五凌晨3点,微生物实验室夜班组刚刚结束工作,完成最后一份报告审核的赵福河终于可以躺在沙发上稍作休息,天亮后他还要去梁山、汶上对检测实验室建设进行指导。采访时,他向记者打趣道:“我本来就黑,现在白天在县区跑,晚上熬黑眼圈,大家都说我又‘黑出了新高度’。”
同赵福河一样,如今在市疾控中心有一支由14人组成的新冠病毒检测队伍,他们三班倒,每天与时间赛跑,利用核酸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让病毒无处遁形。58岁的赵福河是检测队伍里年龄最大的,从事卫生检验工作33年。目前主要负责全市新冠病毒样本的检验检测工作和相关技术指导。队伍里最小的是28岁的范莹莹,8日晚上完成工作后,已是凌晨2点,范莹莹的丈夫在楼下接她回家。赵福河叮嘱她,回家一定尽快休息。
“想做好检测工作,不只是我们检测人员的事情,也非常感谢家属们对于我们工作的支持,这是一场持久战,不光是对我们病毒检测技术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大家毅力的挑战,我们一定要赢!”赵福河坚定地说。
对话
记者:疫情期间,疑似样本检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赵福河:疑似样本检测第一步是核酸提取,第二步核酸扩增,核酸提取一次只能做32份,需一个多小时,若提取数量增加,时间也会随之延长。每一批样本数量不同检测时间也会不同。目前实验室一般检测完最后一批样本,经常到次日凌晨。
记者:微生物实验室在疫情期间承担的任务,人员组成情况,大家工作状态如何?
赵福河:疫情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我们承担的任务是对新冠病毒核酸的筛查。14人的队伍里女同志占了大多数,为了避免实验室感染,工作人员按照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标准,全副武装进入实验室。穿上防护服后,由于密不透气,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进入实验室十几分钟后,很快就会感到闷热。这次疫情全国都在防控,N95口罩和防护服紧缺,大家尽可能节约每一件防护服,不敢多喝水、多吃东西,避免上厕所,长时间闷在防护服里,出来常常是一身汗,浑身都会湿透。
记者:应对疫情我们所做的一些检验检测工作准备情况是什么样的?目前全市有多少机构进行病毒检测,下一步检测流程是否优化?全市检测设施情况如何?
赵福河:从1月中下旬,我们就着手协调采购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做好业务培训。我们紧急采购了基因测序仪、病毒核酸提取仪、数字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配置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个人防护服、N95口罩等等。目前,通过培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兖矿新里程医院已经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任城、泗水、邹城、汶上、梁山等5个县级疾控中心通过“手把手”实操培训,于2月8日正式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下一步,我们主要还是做好对各县区的技术指导,积极提升他们的检验检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修岳本报通讯员孙晨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在为...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