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赢得好口碑记诚信个人刘同元

济宁日报 2020-01-19 10:30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孔德双

他,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下岗后用勤劳的双手开启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买一卖间践行着诚信经营的宗旨。从最初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鞋摊,到如今拥有好几家分店的购物广场,十几年来,鹏程鞋业不断发展壮大,这得益于他们“诚信铸就品牌,仁爱回报社会”的企业价值观。而这家企业的主人便是刘同元。

下岗夫妇艰苦创业

刘同元夫妇都是汶上县织布厂的普通工人。下岗后,他们没有在家消沉坐等,而是走上了艰难创业的历程。

1995年,刘同元在汶上县大世界市场租了个摊位卖鞋。那时的刘同元,对经营一窍不通,怎样进货、如何经营,这些问题让他很是迷茫。在热心摊主的鼓励支持下,他逐渐掌握了“门路”,并学会了辨别真假伪劣商品。从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严把进货关,以物美价廉留住顾客扩大销路。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刘同元一直践行着当初的誓言,一路坚持诚实守信经营,宁愿少赚点儿,也要保证商品质量。同时还坚持薄利多销,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热情为顾客服务。刘同元认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诚”字。几千年来,人无信则不立,说的话和做的事要言行一致,这是商人最起码的要求。“卖正品货、赚正当的钱虽然辛苦,但我可以活得理直气壮。”刘同元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夫妻俩都是下岗工人,也没多少文化,做生意就只能比别人更努力,坚持诚信经营。”刘同元说。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同元的诚信经营和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许多回头客,生意也越来越好。二十多年来,那些不诚信的老板们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刘同元的店铺却越做越大,成立了鹏程购物广场,并发展了两家分店。

仁爱之心回报社会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刘同元认为,他的购物广场之所以能一步步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包括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荣誉,都是社会给予的,因此要懂得回报社会。

十几年来,刘同元一直心怀感恩之心,每逢遇见有困难的人总会慷慨解囊。汶上县佛都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刘同元踊跃报名,每次协会有活动,他都尽可能参加,敬老院里、志愿者服务站里处处能看到他的身影。除此之外,刘同元还不忘帮助那些下岗的人员。“我是下岗工人,最知道这些人的难处。让他们进店工作,既解决了我的用工难,也让下岗的姊妹们有个稳定的收入。”刘同元如是说。目前,店里不少导购员曾经都是下岗女工。

“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政府关心我,顾客信任我,大家都对我这么好,唯有对他们更好才可以有所回报。”刘同元说道。

新闻推荐

节日“菜篮子” 市民放心拎

“这茬黄瓜正好能赶上春节期间上市。”1月4日,成武县汶上集镇秦田村村民马雪琴正在汶上集镇创业园的大棚内劳作,她脸上充满...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