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中都博物馆 在这里 5.6万件文物熠熠生辉

济宁晚报 2019-09-20 09:05 大字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刘长春 董文敬

汶上县中都博物馆始建于1998年, 2017年位于礼佛大道北段的新展馆对外开放。新展馆总投资460余万元、展陈面积1000多平方米。走进中都博物馆,金碧辉煌的佛教圣物展示区,高科技的多媒体成像技术,包括佛舍利、水晶瓶、文殊般若碑等众多珍贵文物在内的56000多件馆藏文物,带领广大市民穿越历史长河,醉心一场绚烂的文化之旅。

汶上历史悠久,早在10000多年前,今汶上县境内即有华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东贾柏遗址作为北辛文化的重要代表,距今7000年左右,是济宁境内已知最早的新时器时代文化遗址;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初仕中都宰,留下了“路无拾遗,夜不闭户”的治政美谈; 宝相寺地宫出土的141件佛教圣物更是享誉海内外。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让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佛教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中都博物馆布展方案深入挖掘汶上文化底蕴,体现古中都文化特色,运用综合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汶上发展脉络,突出汶上文化特点。一层通史文化展示重点突出贾柏北辛文化、蚩尤文化、孔子宰中都、南旺运河分水、同朝四尚书、中都名人等文化主题。二层佛教文化重点展示地宫出土佛教文物,整体格调素雅,通过空间布局、灯光照射营造静谧神圣的氛围,让游客充分体验中都佛教文化的神圣、神秘。

新落成中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目前已经达到了56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99件,包括一级文物16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66件。其中,16件一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举世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一个展厅里,有一大一小两件文物十分吸引人的注意——长达2.8米的古菱齿象象牙和三枚小小的骨针。工作人员介绍,古菱齿象距今在1万至20万年左右,其体重可达10至14吨,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象,其牙齿能保存至今十分不易。而这对菱齿象的象牙1983年出土于汶上县苑庄红庙村沙场,长约2.8米,是现存馆藏文物中个头最大的。而与之相邻的三枚小小的骨针,别看个头小,却是目前发现的北辛文化时期最早最完整的缝纫工具。针身保存完好,距今7300多年,有“中华第一针”的美称。

在位于二层的佛教文化展厅,佛舍利、水晶摩尼珠、七宝管饰……一件件佛教文化圣物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其中文殊般若碑是博物馆历史文物中价值最高的,距今有着1500多年历史。早在1998年,就被评为国家的一级碑刻。

除了珍贵的馆藏文物、庄严厚重的内部设计外,新落成的博物馆新馆还采用场景模拟、息影成像、感应投影等技术,让一件件古老的文物全都“活”了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参观并学习其中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

此外,太子灵踪塔互动体验可以让游客在电脑屏幕上手动“建塔”,亲身体验太子灵踪塔的建塔过程,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和佛家特色建筑的渊博智慧。新增的国学体验项目——拓印体验,更是让广大游客体验到了在没有照相、影印技术的一百多年前,拓印技术这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都博物馆

新闻推荐

例会进村 帮扶提效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刘长春胡克潜)“驻村工作队将例会开进我们村,可以直接了解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听听老百姓的诉求,效果真好。”...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