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姬广帅
“老家空气清新,绿化特别好,最近两年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回来度假。”日前,在汶上县南旺镇杏林村,定居济南刚刚回来的村民张淑芳说。曾经的杏林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贫困村,如今发展成为田园牧歌、美丽家园的样板村。
实施五化工程 村里美起来
“以往这里的村容村貌相当糟糕,一到夏天,房前屋后都是苍蝇蚊子,嗡嗡乱飞,村里的土路上过个车啥的就尘土飞扬。” 杏林村党支部书记田利国说,近年来,杏林村乘着美丽乡村创建的东风启动了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工程。
村里专门聘请专家进行整村规划,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发动捐款、群众自筹等形式,先后筹集资金360余万元。主要村道全部硬化,全村设立162盏路灯;疏挖下水沟渠3600余米,治理排水排污;配齐保洁员,建立健全环卫保洁、垃圾处理制度;种植紫薇、垂丝海棠、红叶石楠、大叶女贞等花卉苗木,完成8600平米村庄绿化;利用废弃坑塘改造1处街心广场,安装健身器材16台(套)。
发展生猪养殖 村民富起来
村里越来越美了,但是活力稍显不足。杏林村共有760户3060人,耕地2112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外出从事建筑业等,村里常住人口仅1600多人。“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大家要致富只好往外闯。”田利国说,他和村两委经过多次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发展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借助上级政策支持,杏林村投资103万元建设了占地5260余平米的高标准养殖基地。目前,养殖基地存栏生猪1600头,年出栏生猪4800头,每头猪利润在200元左右,除去人工、水电等成本,年利润可达70余万元。
在养殖基地办公室,电脑屏幕上显示着生猪产生的粪便通过自动传输带清理到收集器内。“这些粪便最终进入沼气池,沼渣作为有机肥运送到旁边的果蔬种植基地,果蔬基地产生的蔬菜废料又能为养殖场提供青饲料。”据田利国介绍,今年6月份,杏林村流转土地200亩发展果蔬种植项目,形成了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蔬菜种植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我们正在策划发展乡村观光游,村里利用闲散土地、闲置院落建设乡村民宿,统一进行旅游规划。”田利国说,“现在我们村年人均收入将近3万元了,到时候肯定会更红火。”
新闻推荐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郭瑾)“说了个大姐本姓王,尊老爱幼美名扬,公婆卧床她伺候,要给儿女做榜样……”近日,郭仓镇郭仓村“公益妈妈...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