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新模式 走出新路子 汶上县创造性推进土地改革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本报通讯员
刘长春 刘景超 胡克潜 卜繁雪
在全国首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5123”工作模式;在全国探索实践“农民外出打工,我为农民打工”土地托管服务新模式,并参与制定土地托管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在全省试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在全国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土地制度改革,放大土地红利,让汶上人“实干担当、创新争先”的精神得以彰显。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逐渐减小,外出务工顾不上种地、宅基地和农房大量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些难题,汶上县抢抓上级农村改革试点机遇,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托管、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航线”。
宅基地改革
让闲散地变“聚宝盆”
“这里原先是我的4间老房子,许久没人住屋顶都塌了。前段时间俺村里用钩机把屋子推平了,种上了苗木,不光绿化了环境,停几年苗木长大了卖了钱,我和村里还能平分哩!”8月14日上午,苑庄镇大王庄村72岁的老党员付乐荣站在老房子的原址上高兴地说。
今年,汶上县苑庄镇开展了废弃房屋、坑塘、荒片的综合整治利用工作,全镇共排查废弃房屋767处,拆除356处、修葺411处,综合整治坑塘337.3亩,荒片427.7亩,盘活闲散土地928.4亩,栽植绿化苗木6万余棵,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
“之前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宅基地的经济价值一直在‘沉睡’。而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激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是得民心的举措。”汶上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在白石镇庞楼村,村主任庞国峰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俺村收回闲置荒片440多亩,拆除退出闲置农房90多处,种植了220亩的茶叶和180亩的经济果树,这样算起来村里年底能增收20多万元。”庞楼村还将全村2000余亩土地全部进行集中流转,由村里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白石镇土地改革已启动实施6个村,整合盘活土地万余亩,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贫困户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让闲散地变成了聚宝盆。
据了解,汶上县共有闲置宅基地1.09万宗,面积3955亩,闲置房屋1.08万宗,面积80.56万平方米,村内存量土地闲置面积6962亩。为盘活利用闲散农村宅基地,汶上作为全省试点县,探索出了“合村并点”“退出盘活”“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和“产业拉动”四种形式。对空置率高的村庄,进行社区改造,以新房换旧房,提高宅基地利用率,节省建设用地指标。按照“退得出、盘得活”的思路,通过有偿收回和对多占用的宅基地劝退,盘活宅基地资源。将空置宅基地,保留群众资格权,实行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充分利用闲置房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该县将节约的土地指标统筹用于园区发展,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同时,增加了村级和群众的财产性收入,真正把“沉睡资产”变成了“资本”、变成了“活钱”。
为解决农房贷款缺乏有效证件的问题,汶上县抢抓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的机遇,创新推出了“直接抵押+他项权证”“公证抵押”“银农协议+村委证明”3种贷款模式,打通了制约贷款投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县金融机构以农房作为抵押品的贷款细分产品达50多个,累计投放贷款11.96亿元,帮助2.2万人实现了就业创业。
集体产权改革
激活集体经济
“以前我在南方打工,离家远,家里顾不上,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在采摘园打工,一年收入四五万,再也不用在外漂了,我们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汶上县经济开发区曹堂村47岁的郑则雪感慨万分。(下转4版)
(上接1版)2017年,曹堂村在汶上县率先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评估,量化到人,确权到户,向组织成员颁发了股权证书。设置股权51.26万股,量化资金512.67万元,注册了曹堂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民既可以做股东,也可以过来打理大棚,能在享受分红的同时还可以领一份工资。”曹堂村党支部书记郑则杰告诉笔者。
为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各类要素潜能得不到充分释放的问题,汶上县积极探索实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清产核资作为前提,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资产资源和经济合同分类登记造册,逐一盘点核对,全面掌握存量、结构、分布和运营效益情况。把确认成员身份作为关键,出台了《关于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作出的贡献等因素,注重情理法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同时,把实现权能拓展作为方向,在村民层面提倡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的股权静态管理模式,让农民享有了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抵押以及继承等多项财产权利。在镇村层面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负责实施资产、资源的流转交易。在县级层面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监督委员会,推动农村各类产权规范有序流转。
截至2018年底,汶上县所有涉农村居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全县共清理核实村集体资产15.92亿元、负债3.91亿元、所有者权益12.02亿元,清查集体土地总面积10.71万亩。
承包地改革 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过去,由于农村承包地主要是按照合同管理,存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这使许多农民心里不踏实,总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的权益无法保障。”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农经服务中心主任信恒杰介绍,该县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把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四至及空间位置等信息载于登记簿,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让农民获得承包地的“身份证”,吃上“定心丸”。
汶上县作为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县,在全国首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5123”工作模式。包括宣传培训、调查核实、组织测绘、确认颁证、资料归档等5个阶段;成立工作班子、政策宣传动员和业务培训、相关资料收集、入户调查核实、实地测绘、信息录入、形成地籍草图、确认空间位置及面积、填写确认书和签订合同、建立健全登记簿、颁发证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归档保存等12个步骤和3榜公示制度,第一榜公示农户二轮延包家庭成员及承包地块信息摸底调查结果;第二榜公示农户指界后的承包土地的位置及测绘面积地籍草图;第三榜公示经过纠错后的农户承包土地面积、四至、空间位置地籍图,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农户代表签字确认。目前,汶上县完成了所有村的确权登记颁证任务,16余万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涉及承包地面积80.3万余亩,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率达到100%。
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实际,汶上县按照“农民外出打工,我为农民打工”理念,还探索实践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土地托管服务新模式,参与制定了土地托管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截至2018年底,该县土地托管面积48.5万亩,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991家,购置整合农业机械900余台套,建设为农服务中心13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田4万亩。实现服务收入4600多万元,为农民节约支出600多万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54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一桶桶酵素肥,种出了香甜的酵素甜瓜。“捧在手里,便可以闻到扑鼻的瓜香。咬一口,口感清甜绵柔,满嘴留香,甜味不会...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