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实现就业 扫帚编织幸福生活

济宁晚报 2019-08-14 11:32 大字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王翔 赵爱红

“再过几天,我这批扫帚就要去东北了,赶完这批活儿,我得赶紧为山西的‘大单’备货。家中的玉米也没空种,全部流转出去了。”近日,汶上县寅寺镇吕庄村绑扫帚大户何金林看着自家的成品扫帚垛高兴地说。

在何金林家院子里,30多名工人按照分工,正在紧张地绑着扫帚。一旁的空地上,做好的扫帚堆码得整整齐齐。“我们村的扫帚卖得可好了,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抢着来订货!”正在称扫帚篾条的王胜芹说,村里的编织户们都是从浙江等地购买适合的竹苗,在自家院里编织扫帚。工人都是村里的留守村民、附近村民及贫困户,不用出门就能就业。一个熟练的工人五六分钟就能编成一把扫帚,一天能赚60元左右,一年一般都能收入两万元。

据村党支部书记刘宜斌介绍,一把扫帚能卖到16元,每把有两元的利润,像何金林家这样的大户,一年下来能编织15万把扫帚,一年收入就是30余万元。全村扫帚编织大户达130家,仅扫帚编织这一产业每年可为全村增收四、五百万元。据了解,吕庄村扫帚加工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全村几乎家家都以编织扫帚为生。该村还成立了扫帚编织协会,对扫帚编织整个过程包括去叶、编辫、摆头、编扎、修剪五道工序作了严格规定,要求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村民们编织的扫帚结实耐用、规格标准,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享有不错的口碑。村民们编织的扫帚除供应济宁市临近市场外,还远销东北三省、河北、京津、山西、青岛、泰安等地。目前,该村扫帚编织技术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村民们正满怀信心地“编织”自己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面包车拉工人转场核载7人实载16人

本报泰安8月8日讯(记者张伟见习记者朱德明通讯员王磊)7日18时许,S33济徐高速东平南收费站,一辆面包车进入泰...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