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身”记

农村大众报 2019-06-24 14:31 大字

夏收逐渐收尾,秸秆都去哪儿了?秸秆能做什么用?在汶上县,秸秆不仅能作饲料,还能生产肥料,制成木塑板,加工成一次性餐盘出口。

近日,笔者深入当地,看秸秆是如何实现“变身”的。

时间:6月18日下午4时

地点:汶上县蒙牛现代牧业

一捆捆打捆紧实的小麦秸秆整齐码放在院子里,这是牛的“晚餐”。

“养殖场一年收两季秸秆,这季准备收2000吨,秋季玉米秸秆更多,准备收5000吨。”公司负责人徐莹介绍说,这些秸秆有的是收储点送过来,有的则是他们直接去农户的麦地里收。养殖场专门添置了3台打捆机下田收秸秆。“一亩地给农户将近100元。农民还不用费力劳神,自然高兴。”

养殖场享用这美味的是一种秦川牛,还有一种改良牛,长相都格外俊美。“只用秸秆、黄豆等作饲料,没有任何添加剂。”徐莹说。

公司大院广场正中,一袋袋的肥料正等候装车。徐莹随手抓起一把肥料:“你闻闻看,是不是一点味道都没有?”为解决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农业种植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等污染问题,该公司引进了一体化智能好氧发酵装备,通过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这就是功能性肥料,用畜禽粪便和秸秆制成的,添加烟碱,能达到生物驱虫的效果。”徐莹介绍,公司每年消化秸秆1.5万吨。

时间:6月18日晚8时

地点:济宁市盛林环保有限公司

晚上8点,车间里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这是一家24小时生产的工厂,主打产品是一次性餐盘,同样是用秸秆制作的。

公司负责人王忠明撕开一个盘子,“你看这就是纯植物纤维,主要原料是甘蔗渣和秸秆浆。可以放在微波炉里加热,无毒无害。”王忠明介绍,该公司年消化秸秆2万吨。秸秆打成浆液以后,提取植物纤维,再经过高温工艺压制成型。“与一次性塑料餐盒相比,秸秆餐具非常环保,自然条件下扔在野外,45天左右就可以完全降解,不会给空气、土壤等环境带来压力。”

近年来,这种秸秆餐具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也逐渐受到国外市场青睐。工作人员拿出一个秸秆蛋糕盘介绍说:“这就是我们附近的一个蛋糕连锁店让做的,大众接受度越来越高。”

时间:6月19日上午9时

地点:郭仓镇束村建华秸秆收储点

早上8点,这里人声鼎沸,拖拉机排着长队等待过磅。该村村民束建和一早下地装了一车小麦秸秆,马不停蹄拉到收储点。

“秸秆都不烧了,早两年粉碎还田,后来发现病虫害多。现在有人收,拖过来卖掉,也能得点钱。”束建和说,一亩地秸秆能卖五六十块钱。

收储点每天凌晨5点开业,到晚上7点结束。收储点的负责人田建华忙着现场指挥,他有8台半挂车、10多个工人在下面村庄收秸秆。近一点的农户,则和老束一样自己送过来。“去年收秸秆3万吨。今年到目前已经收了4000多吨,估计能收5万吨左右。”

田建华从5年前就开始收秸秆。最近两三年,田建华的生意越做越大,发展成了标准化收储点。

“有了产业化利用以后,秸秆利用途径越来越广泛。好的没经过雨水的送往养殖场,次一等的则送往发电厂。”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张岩

新闻推荐

传承儒家精髓 提升人文修养

本报记者王艳茹通讯员李富荣孙灿儒家思想是中国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影响人们至...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