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开新花 汶上县寅寺镇争创省级文明乡镇纪实

济宁日报 2019-05-22 10:57 大字

本报记者徐斐本报通讯员王翔

初夏的寅寺大地,一派生机勃勃。乡村处处活跃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乡土讲师团的身影;化工园区内,一个个在建项目如火如荼,乡村特色产业星罗棋布;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学经典、科普知识的宣讲普及犹如阵阵春雨浸润着寅寺大地。

近年来,寅寺镇围绕建设“化工新城·魅力寅寺”的奋斗目标,以打造绿色省级化工园区为中心,以招大引强和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十条工作专线,深入推进工作落实,综合成绩再上新水平,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镇”称号。

打造化工新城“金”招牌

建设“智安化工园区”,确立“化工新城”的城镇发展定位,培育经济增长引擎。坚持安全、环保至上理念,全力打造盐化工、煤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四个五十亿级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二期潜流湿地、管廊、道路、引汶入园和智安园区工程等,提升大项目承载能力。同步推进园区服务管理基地建设,完善园区研发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人才管理培训中心、投资融资管理中心、园区建设成果展览中心、智慧园区管理中心等,大力提升园区环保、安全、科技、综合服务能力。

突出省化工园区金字招牌,大力实施“招强引优”战略,重点承接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好项目,为寅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先后有40个优质项目参加了入园评审,项目纷至沓来,优势产业不断集聚。据了解,园区计划3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逐步建设千亿级绿色化工园区,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主战场、主阵地。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他们依托园区、交通区位优势,按照“镇西兴工、镇东兴农”的思路,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富民强村工程,借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实行一村一品一业,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全镇成立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45个,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2个,超过10万元的村25个,彻底消灭了空壳村。坚持发展生态农业,以李村、王堂、马口、西寅寺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发展西红柿、大蒜、韭菜、牛蒡等蔬菜连片种植面积0.9万余亩,培育发展崔氏家庭农场、春华蔬菜种植基地等特色龙头种植企业15个。

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小城镇。依托南郭线、兖梁线和化工园区“两线一区”拉开小城镇发展框架。对南郭线进行拓宽改造,实施镇驻地升级改造工程,对沿线2.5公里道路统一规划设计,丰富沿线健身娱乐、休闲购物、美化亮化主题,规范道路标线,彰显美丽宜居宜业新风貌。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庭院”延伸,实现乡村美丽蝶变。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为提升“魅力寅寺”精神内涵,他们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围绕“上善汶上”道德品牌建设,先后开展了“过在寅寺的年”、善行义举美德新星、星级文明创建评选等活动,打响孝善和美“魅力寅寺”形象名片,全镇共评出各类文明示范户、信用户180余名、村级美德新星800多名。

突出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百姓宣讲活动。组建60多人的乡土讲师团,扎实开展主题宣讲、“新农村新生活”、文化艺术、科普知识、法制知识和移风易俗宣讲活动,讴歌新时代,展现新面貌,倡树新风尚。组建志愿者队伍,先后组织开展了义务植树、环境整治、扶贫救助献爱心等志愿者活动750余人次,进一步传递正能量。

丰富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完善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和村级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达标建设,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45个行政村均组建了广场舞队伍,广场舞健身活动常年开展;积极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42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白石镇:唤醒“沉睡资产”拓宽致富新路

本报通讯员李明超汶上县白石镇庞楼村共有土地2600亩,其中山地400余亩。近年来,村党支部想在前、干在先,立足群众需求和发展...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