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进军营 红色文化砺精兵 汶上县战斗英雄走进军营讲述战斗故事侧记

济宁日报 2019-04-08 09:49 大字

本报通讯员何敬锋赵中全

清明缅怀英烈之际,为弘扬英雄主义、激励强军梦想,4月6日上午,汶上县爱国拥军协会组织抗美援越的老兵袁树信和爱国拥军协会国防教员荣云云来到县武警中队,开展了“战斗英雄进军营 红色文化砺精兵”活动,与全体官兵一起重温当年浴血奋战、援越抗美的战斗事迹,激发了武警官兵崇尚英雄、精武强军、励志报国的理想信念。

活动开始后,曾经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汶上西门社区居民袁树信老人,给武警官兵讲述了他和战友们参加抗美援越中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袁树信1964年入伍,是高炮学院的战士,主要是配合教员研究高炮操作与技、战术训练。1964年美国出兵侵略越南,在越南北方疯狂轰炸铁路、公路,使越北的交通线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中国向越南派出工程兵、铁道兵和高炮部队,支援越南抗击美国侵略。在得到赴越作战的消息后,袁树信和高炮学院的战友们纷纷递交血书,请求参战。袁树信于1966年跟随部队秘密进入越南,主要担负河内安全防空任务。袁树信回忆道,他随部队进入越南后,天气特别潮湿,闷热的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为了安全,部队要经常转换阵地,每次转换阵地时经常赶上下雨,战士们只能把火炮一门一门地向外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进入战斗位置,各个炮手迅速进入目标搜索、瞄准、准备射击的战斗状态。为了伏击敌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袁树信所在部队,利用夜黑风高的晚上,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悄悄地向敌人方向渗透了100多公里,当敌机白天大摇大摆地准备对我军进攻时,却还不知道已经进入我军的防御领域。当敌机完全进入我军高炮阵地上的射程范围时,我军高炮突然开火,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我军迎头痛击而仓惶逃窜。战斗一结束,由于我军转移阵地迅速,当敌机再次返回伺机报复时,袁树信和战友们已全部安全撤离。其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是美国的20多架飞机,飞临我军阵地上空,我方高炮给予敌人猛烈的还击,敌人的飞机变着法子在天上盘旋,一会超低空俯冲飞行,一会“嗖”的一声飞向高空。为了迷惑敌人,将雷达车拖到我方阵地的后方,引诱敌机轰炸,然后各门火炮撵着敌人的飞机打,有的炮管都打红了,炮管一红,炮弹就打不出去了,幸亏部队有高射机枪,再追着敌人的飞机打,足足打了半个多小时,敌机损兵折将后狼狈逃离。袁树信老人在越南驻守了整整8个月,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在异国他乡忍受着饥饿、蚊虫叮咬,强忍着40度烈日高温的熏烤,战士们有时住在帐篷内、有时睡在炮车上,从来没吃过消停饭,没睡过安稳觉。有时候不能脱衣服睡觉,从上来战场就没洗过澡。打起仗来,不管炊事员、驾驶员全部上阵地,搬炮弹、擦炮弹、上引信,有时候炮弹连擦都来不及,直接上膛开火,一场仗下来,耳朵嗡嗡响,啥也听不见,条件异常艰苦,生活特别困难,那就是生与死的较量,血与火的考验;但是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当逃兵,没有一个人叛国。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有的连队因为暴露目标后被敌机疯狂报复,全部遇难。他所在的连队,共击落敌机7架,是唯一一支零伤亡的连队,为此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据报道,从1965年8月1日至1969年3月,我军先后派出9批高炮部队轮换入越作战,总计15万余人。在历时3年零9个月的防空作战中,共作战2153次,平均每个月要经历47.8次战斗,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沉痛打击了美国侵略者,保卫了越南北方领空,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袁树信老人说:“当你穿上军装的时候,你将不再只是属于你自己,也不只是属于你的爸爸妈妈,你还属于党,属于我们的祖国。”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战士们:“在和平年代,你们更要居安思危,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为国家站好岗”。老人的讲解,引人入胜、生动感人,战士们认真地聆听,仿佛被带入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汶上县武警中队一班班长王遥遥代表武警官兵表态发言,他说:“社会上流传一句话,要么穿上西装运筹帷幄,要么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我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运筹帷幄,但我知道我现在正在保家卫国。”队长陈迎胜表示: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和英烈的崇高精神,做新时代的四有军人,把“汶上当故乡、视百姓为亲人”,扎根部队,建功军营,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汶上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寅寺镇“钟点工”走俏乡村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赵爱红“以前农闲,到城里打工,一天除了吃喝花销外,挣不了几个钱。现在不用出门,在家打零工,一天也能赚七...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