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镇 边角经济引发贫困村蝶变

济宁日报 2019-03-28 10:39 大字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李明超赵运贤刘峰)由2018年起,白石镇庞楼村抓住“三权分置”试点村机遇,开启“唤醒沉睡资源发展边角经济”的新模式,这个300余户的小村开展闲散地整理,收回闲置建设用地(荒片)、闲置或超占宅基地面积共计254亩,拆除退出闲置农房90处用来种植茶叶。庞楼村不仅变美了,而且实现省定贫困村摘帽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蝶变。

在近5年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白石镇通过整体规划、多方投入、精准施策,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努力让闲散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村内产业立起来、增收渠道多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探索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和乡村持续振兴的好路子。目前已启动实施6个村,整合盘活土地1万余亩,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贫困户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闲散地化为了聚宝盆。

现在的庞楼村笔直的马路让人眼前一亮,百年老槐树旁的休闲广场每天都坐满了人,村头的石磨每天都有大爷大妈在磨豆子。前些年村庄无序扩大,近些年村庄又出现“空心化”,对于闲置宅基地,由于成因不一、情况复杂,且易引发矛盾,尽管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支持,尽管群众也都有清理整治的意愿,但一般都是“绕着走”。在庞楼村村主任庞国峰的带领下,白石镇采取了专项资金、涉农资金、招商引资多种方式相结合,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经过征询村民和有关专家意见,依托济宁祥和茶坊,利用退出的空闲宅基地发展种植茶叶,并在收回的闲置建设用地上种植花椒树、果树,形成小农产业,着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对于村内面积较大、利用价值较高的闲置建设用地开展对外发包出租,吸引外来资金投资,着力增强宅基地财产性功能,使盘活的闲置宅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载体,农民增收的鲜活资源。

白石镇“唤醒沉睡资源发展边角经济”的探索始于2017年,上级对贫困村有专项资金、帮扶政策,而庞楼村街道胡同又宽、房前屋后闲散地较多,就应该发展“边角经济”种植经济作物,这一做法成效很快显现并进行了推广。白石镇孔新村已清理废弃宅基地30处、闲散土地200余亩,并在复垦土地上种植果树5000余株,年增加集体收入10万余元,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新闻推荐

交流面对面 学研共提升 任城区校本课程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在北门里中心小学举行

通讯员赵世慧3月14日上午,任城区校本课程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在北门里中心小学开展。活动共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由济宁市校...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