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打工有钱赚,中午不耽误给娃做饭 扶贫车间给她带来“稳稳的幸福”

济宁晚报 2019-03-06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荣静静

“多亏了村里的扶贫车间,我们家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近日,在汶上县刘楼镇泰景服饰厂里,苑瑞青大姐身着工作服,在充绒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56岁的苑瑞青是村里的老贫困户,丈夫患病无劳动能力,孩子们都在上学。因此,苑大姐无法外出务工,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筹莫展之时, “扶贫车间”进了村,镇扶贫办牵线搭桥,她与泰景服饰签了用工协议。苑瑞青人生第一次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重振了生活的信心。“去年我在这儿干了一年打扫卫生的活,挣了一万六千元,今年换了工种,工资会涨不少!”苑瑞青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我骑车十分钟就能到家,中午还能回去给孩子做饭,啥也不耽误!而且厂里对于骑车员工一天还有两元补助费。”

由于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不算高,特别适合家庭贫困但是又吃苦耐劳的人员前来工作。该厂的扶贫车间有35名员工,其中贫困户11人,平均每人每天务工收入80元,解决了企业用工,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了“户企双赢”。 目前,为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刘楼镇先后与镇域10家企业对接,达成优先雇用贫困户的合作意向,打造扶贫就业平台16处,提供就业岗位42个,户均每月增收1800元。下一步,镇扶贫办将结合本镇的产业优势,继续打造扶贫就业平台5处,提供就业岗位30个。

新闻推荐

党员“红袖章”巡逻咱们心里更踏实了

本报济宁3月5日讯(通讯员张岩)“奶奶,快给我系上红领巾,给爷爷戴上红袖章,我去上学、爷爷去巡逻!”汶上郭仓镇隋村的...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