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让“候鸟”变“归雁”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荣静静
“包窝头、蒸面点、做粽子,每一样都是计件算钱,我现在一天能包五千个窝头,每月能拿将近四千块钱工资呢!”日前,汶上县刘楼镇元禾食品厂的女工高文菊笑呵呵地说。
38岁的高文菊曾有十多年的外出打工经历,几乎从结婚以来就和爱人在深圳打工,每年就过年才能回家呆上几天,老人和孩子都没法照顾。晚上闲下来的时候,想起留守在家的孩子,经常内疚得睡不着觉。2018年,镇政府招商引进了食品生产企业 ,离家仅有几百米。得知该情况后,高文菊成了这家企业的第一个当地工人。
对这份工作,高文菊十分满意。采访中高文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外出打工虽然日工资高,但工作断断续续,除去路费、食宿消费等,一年最多剩3万元。在家门口工作,月工资近4000元,她和老公两人年均工资至少7万元。 高文菊两口子终于 结束了“候鸟”生活,留在家门口就业,过上了“顾家挣钱两不误”的幸福日子。
据了解,2018年以来,刘楼镇立足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招引了亿茂服饰、元禾食品、溢苒服装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项目的落地使得每年近5000的“候鸟”变“归雁”,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本地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赵豫通讯员张帅2月21日,在汶上县宝相寺东门一火锅店内,一名女工在操作面条机的过程中不小心被机器卡住了右手手指...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