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励志姐” 勤劳致富,她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李秀明赵延怀
每天早上起来,照顾两个孩子和婆婆穿衣吃饭,然后送孩子上学,再喂猪、锄地、做家务,这就是潘冬梅这两年的日常生活。面对身患癌症的婆婆、精神疾病的丈夫,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靠着自己的毅力挺过难关,甚至还通过办养殖场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现在,潘冬梅的故事在老家汶上县康驿镇后徐村已广为流传,而她更是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励志姐”。
丈夫患病花销大,村里帮忙解决困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潘冬梅刚结婚的时候,丈夫在外打工赚钱,自己在家种地照顾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结婚第二年,丈夫便因意外患上精神疾病。丈夫这一病,不仅无法务工赚钱,还要经常往医院跑,此外,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又是一大笔开支。家里的收入仅靠几亩地,连解决温饱都难。潘冬梅说:“那时候觉得日子真苦,家里断了花销也不敢跟老公说,怕压力大了刺激他。”
村两委在了解情况后,为潘冬梅家办理了低保。2014年,潘冬梅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有了5口人的低保金,孩子上学也有了资助,潘冬梅终于缓了缓气儿。
可不幸的是,在丈夫患病后,婆婆情绪变得很差,几年前,婆婆还患上了乳腺癌。为给老人看病,潘冬梅带着婆婆到处检查治病,经常和她聊天,鼓励婆婆积极对抗疾病。有时,潘冬梅还故意装作自己笨,让婆婆教给自己做面食、缝补衣服,让婆婆觉得自己被需要。渐渐地,婆婆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身体也慢慢变好。“婆婆这辈子不容易,她不喜欢闲着,我就让她帮我扫扫地、摘摘菜,活动着她身体也舒服。”潘冬梅喂猪的间隙,也喜欢和婆婆聊几句,说说生猪的行情或者地里的庄稼。
寻找致富新途径,贫困户走上小康路
虽然有了政府的低保和帮扶,潘冬梅家的基本生活算是有了保障,可要强的潘冬梅一直在寻找致富途径。
2016年,潘冬梅在政府扶贫部门和村委的帮助下,参加了镇县组织的扶贫养殖技术培训,并贷款6万元,建起了600平方米的规范化养殖场。现在,潘冬梅家的养殖场养了50头猪,200多只红玉鸡,2017年仅养殖收入,已经把家里的贷款全部还清。今年市场行情看好,潘冬梅说能收入五六万元。
随着家里的条件一点点改善,丈夫和婆婆的精神头都越来越好,能帮潘冬梅干不少活,两个孩子也学习刻苦,家里沉闷的氛围被欢声笑语取代。潘冬梅的婆婆常常笑得合不拢嘴:“没想着我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从贫困户走向了小康路,潘冬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敬亲、勤劳致富”的朴实道理,也向社会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潘冬梅和婆婆在一起干农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吕延礼“真是太感谢了!这包里又是现金又是银行卡,真要是丢了可太麻烦了!”12月3日上午10时许,汶上县刘...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