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地瓜苗 富民大产业

济宁日报 2018-07-09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蒙蔚贺波魏玉季

盛夏时节,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汶上县次邱镇高庄村地瓜育苗基地,100余名工人正忙着剪地瓜苗,前来购买地瓜苗的农户正排队等待装车。基地负责人刘文学告诉记者,该村是远近闻名的地瓜特色产业种植村,这里的地瓜苗每年还未上市便被预售一空。良好的市场效益带动该县地瓜育苗及种植面积4万余亩,年销售额达上亿元。

一颗地瓜苗的价格在8分到1毛4分钱之间不等,小小地瓜苗缘何发展成助力乡村振兴的亿元富民大产业?近日,记者走进基地,现场聆听地瓜产业的发展故事。

1997年,23岁的刘文学与父亲二人开始了地瓜育苗和种植,由于当时品种老化且没有种植经验,连续两年亏损。面对困难,刘文学没有退缩,向专家请教,向农业技术人员学习,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班、农业技术博览会等,经过五年多的刻苦学习和摸爬滚打,终于研究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种植方法,成为地瓜育苗的“土专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刘文学陆续建设冬暖式大棚11座,500平方拱棚300多个,网棚70多个,用于高标准、规模化育苗,开启地瓜育苗新时代。

让刘文学没有想到的是,早育地瓜苗竟吸引了福建、河南、深圳、辽宁等地的客商,2013年,地瓜苗更是第一次乘坐飞机,远赴新疆。2014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刘文学流转村内800亩土地,用于专业育苗,为农户种植优质种苗提供保障。现如今,刘文学的地瓜苗已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年销售额800万元,成为赫赫有名的“地瓜大王”。

一人富不算富,刘文学决定带动村里的群众一起发家致富。2009年,刘文学和6名地瓜规模种植户创办了汶上县曙光地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03户。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及专用化肥、农膜、生物药肥。购置地瓜种植收获专用机械免费供社员使用,同时,设立技术服务热线电话,配备技术服务车2部,及时到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为抵抗市场行情低带来的价格风险,缓解社员销售压力,合作社每年回收、销售社员地瓜2000余万斤。去年,刘文学筹资200万元建设地瓜储藏窖2处,可年储地瓜600万斤,带动地瓜种植面积22万亩,使全体社员实现增收1216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规模有了,怎样提高地瓜的“科技含量”,刘文学可没少费脑筋。“要按老样子育苗就和其他育苗户育出来的苗没什么两样,也就不存在什么竞争力。而经过脱毒的地瓜苗几乎没有病毒,产量至少要比普通苗亩产高1000多斤,增产幅度高达20%。”刘文学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积极与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培育脱毒苗,引进新品种。虽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和时间,但刘文学始终坚持品质至上,二十多年来,他卖出的地瓜苗从未出现苗弱、带菌、成活率低的问题,这使得“刘文学地瓜苗”成为市场“抢手货”,是很多顾客认购的唯一品牌。

今年,最让刘文学高兴的是,他成功与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瓜脱毒实验室,专门用于地瓜苗的脱毒及新品种的培育,他的“汶薯梦”终将照进现实。

据了解,次邱镇的地瓜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解决了近20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还为2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6000余元。2016年,该地瓜种植产业被列为镇产业扶贫项目,连续三年每年拿出4万元对100户贫困户进行分红。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近年来,我们扭住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增收这一核心,培育了芦花鸡、无公害蔬菜、甘薯种苗繁育等特色产业发展样本,努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章,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尝甜头,有奔头。”次丘镇镇长张洪磊如是说。

新闻推荐

西兰花“开”致富来

■本报通讯员李明近日,在汶上县南站镇樊村纵横的田野上,一颗颗西兰花排列得整整齐齐,菜农正在忙碌地采收、运输,脸上洋溢着幸...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