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树则“灵”

大众日报 2018-06-25 06:35 大字

生态振兴

□本报记者常青张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个“仙”在汶上县白石镇就是树。树,改变了昙山,也改变了山下的夏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昙山上就没有树了。”昙山海拔179米,山不高却与泰山一脉相承。过去,山下的夏村村民多以孵小鸡、小鸭为生,为了烧火炕大量砍伐昙山上的树木,原本树木茂盛、瓜果飘香的昙山逐渐变成了一座荒山。

山秃了,空气湿度降低、水源难以涵养,山里没了游客。荒山复绿,成了全村人的愿望,也成了穷山沟打响发展翻身仗的必然前提。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陆续有村民上山自发种树,然而由于缺乏管理,小孩子不经意的一把火就能把树苗烧个精光,山上始终栽树不见树。直到年仅30岁的村支书吴进军上阵,种树才找到有效路子。

2017年3月,吴进军主动和镇里签订了绿化昙山前山的协议,承诺三年实现树木覆盖80%,完成后给予补助。为了树木不再遭破坏,吴进军请了几个人,一天七八趟上山,如今已经栽了近4000棵树木,完成了50亩的荒山绿化,花了约50万元。

吴进军的执着没有白费,每个村民都感受到大山的变化。看山人夏祥仲在昙山护林已经5年了,过去山里湿度低,最怕过夏天,大日头往上一顶,汗水跟下雨似的往下流;如今,气温一高,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爱往山上躲,绿树成了最贴心的遮蔽。

树木的馈赠远不止那抹夏日的清凉。5月16日,记者来到昙山的半山腰,被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所吸引。新摘的嫩芽,在田边的大铁锅里翻滚,飘出阵阵茶香。“茶树就像是一个精密的环境检测仪器,空气、水源,哪里出了问题都会报警,让你不敢轻易尝试种植。”村民刘成英说,山绿了、水清了,专挑好生态做文章的项目一个个接踵而至。从300余亩过万株的药用百合,到爬满枝头的猕猴桃,再到一从地里挖出来就被抢购一空的四粒花生……这些村民们过去见都没见过的新奇作物,一点点从山脚蔓延到了山间,枯井开始出水,老鹰开始筑巢,昙山,又活了。

神往。如今,节假日的昙山游人如织,夏村也借着与日俱增的人气,渐渐探索出“村南有花香,村北有果香,茶园有茶香,村内有饭香”的“四香”乡村游发展路径。“是绿树改变了昙山,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正在申请省级荒山绿化项目,把种树这件大好事继续做下去。”吴进军说。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夏村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生态、不注意保护生态,产业很难兴旺,生活质量会打折扣;乡村振兴要盯住绿色不动摇、扭住绿色不松劲,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新闻推荐

王楼村的花田喜事

“看着满地的花子,从心底里高兴。我今天一上午就摘了40多块钱的了,一个月下来,千把块钱不成问题。”5月21日,汶上县杨店...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