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脱贫争先

济宁日报 2018-06-20 09:03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荣静静董文敬

6月12日一大早,房顺和驾驶一辆大型联合收割机回到自己的家。“这次外出收麦,纯挣4万多元。”顾不上擦把汗,房顺和下车后向妻子徐青汇报了此次当“麦客”的“辉煌战果”,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35岁的房顺和是汶上县刘楼镇邵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腰部曾受伤、肢体残疾不能干重活。70多岁的父母体弱多病。双胞胎儿子在上小学四年级。全家生活靠种地和妻子徐青在服装厂打工维持。

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以来,房顺和在家开了间简陋的农机维修铺,想着干点零活补贴家用。但因经常陪护父亲住院看病,维修铺并没有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在维修农机时,房顺和通过与农机手沟通交流,发现自己也适合当“麦客”,于是决定购买联合收割机,出门闯一闯总比在家等靠强。

可房顺和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家人却齐反对。妻子徐青怕丈夫身体吃不消,父母怕风险大,家里承担不起。镇帮扶干部吕延礼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被房顺和身残志坚、敢闯敢干的精神所感动,现场帮着分析起来——房顺和对农机比较熟悉,驾驶维修业务较熟练,农机服务市场广阔,如果找个帮手,再跟随有经验的“麦客”一起干,还是切实可行的。吕延礼一席让老两口和徐青连连点头,同意支持房顺和改行当“麦客”。说干就干,立说立行,房顺和多方筹措资金、购买机械,紧锣密鼓地投入三夏生产,“麦客”之行果然收获满满。

虽然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了,但在房顺和的心里藏着一个心事,就是要说服父母退低保。原来,在买联合收割机之前,房顺和通过查询得知如果拥有了大型农机具,自己家就不符合低保条件了,而自己的父母却全然不知。所以自己决定当“麦客”时,也没有将此事告诉父母。房顺和心想,只有真正干出个样子来,真正能够增加收入,用成功事实说话,父母才会信服。回到家中,房顺和首先向父母道歉,接着向二老汇报了“麦客”之行收获和感受,并向他们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以后稳扎稳打、勤劳肯干,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父母听了,也非常感动,并全力支持退低保。

新闻推荐

真暖心,浓浓粽香慰老人

端午假期,汶上县义桥镇“金晖助老”青春扶贫志愿者小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将浓浓“粽”情送到贫困孤寡老人手中。在义中村...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