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书记”办大事
■本报通讯员刘长春胡克潜王建
以前的汶上县寅寺镇胡楼村,在人们的印象中简直是落后的代名词。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雨天积水严重,房屋没有规划,乱搭乱建严重,三分之一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式房子,甚至土坯房都不在少数,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无村两委办公场所,无休闲健身去处。
去年4月份,汶上县商务局驻寅寺镇胡楼村第一书记田丹到岗了,而随着他的进村入驻,胡楼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支起摊子
村里基础差,底子薄,这是现实。田丹刚到胡楼村时,村里根本就没有办公场所,是临时租用的民房,室内仅有几个凳子。在狭小的房间里,田丹召集部分在家的党员和村委会成员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村里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一次会议以后,田丹与工作组成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走访群众,了解村情。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先开始,到农户家中,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说暖心话、交心话,倾听群众的心声。为了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吃住在村,白天入户走访调研,晚上与群众拉拉家常,听村民心声,问群众诉求。几天内,两年的驻村规划逐渐在田丹心中成形,工作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甩开膀子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摊子支好了,田丹心想一定要打破被动局面,甩开膀子,为老百姓干些实事。
如何真正走入群众的心里,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是田丹面临的考验。了解到村里留守儿童较多,且生活较为困难,田丹想着帮助一下孩子们,于是通过以前的业务关系和朋友关系,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协调了崭新的书包和衣服等爱心物资,并在办公经费里拿出部分资金购置文具盒、铅笔、橡皮等文具。在去年儿童节,到胡楼小学开展了“爱心进校园·欢乐庆六一”爱心物品捐赠活动,活动捐赠物品价值13000余元,受到村民的一致称赞。
为解决部分村民就业无门路、致富无出路的问题,帮助贫困家庭尽快脱贫致富,田丹结合商务部门自身职能,寻求解决方案。先了解了村内贫困劳动力数量、年龄及文化结构,并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建立了贫困劳动力资源台账,然后根据他们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邀请省里的人力资源咨询专家和外派用工企业,开展“送岗进家门,情暖贫困户”活动,帮助农民“把脉问诊”找工作,“量身定做”送岗位。专家和用工企业通过现场咨询解答、一对一就业指导、发放宣传彩页、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等方式,让村民了解就业创业政策和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部分贫困劳动力几天后就走上就业岗位。
出行问题极大影响了村里发展。为解决村内出行难和排水难的问题,田丹积极协调资金60余万元,建设了长780米、宽4米的高标准混凝土道路。村里党员干部也参与到村里工作,义务帮忙紧盯进度,有的甚至吃饭都不愿回家,端着碗蹲在路边吃。只要是修路用得着的工具,村民不讲条件马上就送到。老党员们发挥了义务巡逻员的作用,设路障,轮换值班,确保了道路没有任何破坏。
闯出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村里基础好了,环境美了,条件改善了,但集体如何增收,长远发展路子在哪里?这又摆在了田丹面前。他多方考察,想办法、寻出路,做好做足土地文章,发展特色农业,闯出了发展的新路子。
田丹充分挖掘胡楼村资源,积极利用政策资源,立足自身职能优势,加强协调对接,争取在项目上、资金上得到扶持。期间,他带领村里致富能人赴寅寺春华蔬菜种植基地、县开发区服装厂、郭楼假发厂等地寻求合作机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他的努力下,胡楼村与春华蔬菜种植基地结成帮扶对子,大棚发展到31个,占地46.5亩,每年增加集体收入近10万元。
村里发展有了新路子,集体腰包鼓了,服务群众的能力也提高了。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为确保工程能按期完工,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与群众商谈土地和树木补偿事宜,清理了地上附属物。第二天土地平整,通过招标的形式邀请施工队进驻,五天就完成文化广场和百姓大舞台建设。竣工当日,邀请汶上县梆子剧团开展惠民演出,给群众送上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如今,走进胡楼村,村办公场所宽敞明亮,文化广场上群众载歌载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当村民见了田丹,就竖大拇指,“小田书记,真了不起!确实能办大事!”
新闻推荐
见习记者刘帝恩通讯员李明刘晓英近日,在汶上县南站镇王庄村办公楼前,济宁市妇联、汶上县妇联、政府办公室联合山东智博威教...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