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宾:勤政三朝四十余载曾获太后撑伞

济南日报 2018-04-27 08:55 大字

汶上东北三十里有一处尚书林,是明代工部尚书郭朝宾的墓地。辅佐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郭朝宾,为官四十余载,位极一品,为当时经济军事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郭朝宾的故里位于汶上县东槚柏村,这里是汶上汾阳郭氏祖源地。

“汶上汾阳郭氏一脉,于明永乐初年,由山西迁居汶上槚柏,至今已经610余年。据现有资料记载,村名最早叫贾北,后来在明中期叫贾柏,而槚柏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明崇祯元年,槚于楷同,郭氏家祠中有一株已有400多年的古楷树。始祖自山西来到汶上,为三户垛军籍,后转为民籍。”郭氏族人郭克义说。

在汶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县不大四尚书”。说的便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他们任尚书的时间前后相差仅三十二年。

二十二岁进士及第

“出生于明武宗八年的郭朝宾是汶上汾阳郭氏六世祖,他幼年就读于昙山文昌阁。‘少而博学强识\’,明嘉靖十四年,年仅22岁的郭朝宾进士及第,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大同督饷及河南、陕西副使,浙江按察使、左右布政使,顺天府尹、右副都御使、浙江巡抚、户部侍郎等职。出仕时,郭朝宾曾极力保一忠良,被权奸严氏父子所参,被贬为高邮判官。万历二年擢升工部尚书,诰受资政大夫。郭朝宾为人老成持重,判事准确果断,对下属不苛求,不计较,所到之处,无不受人拥戴。”讲起郭朝宾的故事,郭氏族人郭永家了如指掌。

任山西司郎中时,郭朝宾被派往大同督饷。大同过去招商筹饷,权贵亲朋好友很多,占了位置却使粮饷极为匮乏。现在大同军务急迫,当局决心要清除积弊,所以选择郭朝宾来承担这个重任。他来到大同审时度势,因为朝廷命令禁止游民来大同,而前任郎中因权贵靠近关防,剥夺商人的利益给予权贵,所以弊端就在郎中身上。在征得朝廷同意后,郭朝宾杜绝亲朋、权贵请托,张榜招边防商人,凡能转运粮草的,均可根据自身能力充实国家仓廪。官府根据商人多少付给银两或盐,然后迅速离开大同。这样一来,商人趋之若鹜,而游民却无利所获,自然就在大同留滞了。经过采取此项措施,不仅大同国库粮饷充裕,而且每年为国家节余白银两万余两。

郭朝宾任山西郎中任上并没有停留太久,两年后,他被擢升陕西按察副使。在此任上,他主要备兵西宁并处理民族事务。西宁地方有许多羌族部落,地方官吏对他们极尽虐待,激起当地民众揭竿造反。官军几次派兵镇压,反而激起更大的反叛,形势近乎失控。郭朝宾备兵西宁后,坚持以民族和谐为主,对地方官吏更加约束,并认真区分顺从和叛逆的羌族部落,有杀戮无辜羌民者一律处死。在西宁期间,一些羌族部落首领即使有反叛朝廷的念头,郭朝宾以诚相见,仅需一封书信申明大义,即可平息。赴西宁安抚外族部落,以诚相见,不妄剿杀,很快促其臣服,边境得以安宁,保卫了西宁疆域的安全,促进了羌汉民族的和谐与发展。

郭朝宾在西宁三年,因父亲病故,回籍守丧,期满后出补河南副使。任职三年,迁升陕西参政,负责分守山西。当时有一家姓韩的大户,侵夺民田,被侵害百姓告到官府,但因原租田佃户藏匿,官司久久不能结案。郭朝宾到任后,立即派人把被告缉拿归案,审问清楚后将田地归还被侵害百姓。在山西三年后,郭朝宾因继母去世,回汶上守孝。至明穆宗隆庆元年,补故官浙江,转按察使、左右布政使。郭朝宾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呈报朝廷奏疏和修议,在东南沿海援戚继光抗倭,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生与工程钱粮打交道

为官四十余载,身居要职,郭朝宾一生与工程钱粮打交道,他修复故宫,疏通运河、治理南四湖……郭朝宾聪颖悟知,好学有志,精于政治、军事、建筑工程、河渠水利之学,被诏入京为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时,朝中一宠臣,为表现自己,几次奏请开挖珈河、胶河两条河道,郭朝宾经实地考察,发现开挖两河工程量巨大,国库银两不足,同时看到京杭大运河堵塞,南北交通经济命脉受阻,认为应该先治理大运河,而不是重新开河,劳民伤财,于是不加附和,不一味媚上,结果几次廷议,均以他的力谏而否决。此后,一谈起此事,人们都以“持重”二字称颂他。郭朝宾治理京杭大运河的奏折被皇帝准奏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土坝年年遭水毁,年年要修,不然无法向南旺引水,岁修劳费越来越大。实施堆石溢洪道,改石滩坝为石坝和灰土坝,根据国库财力,逐年推进的方案,得到了大力支持。

明嘉靖年间,黄河在丰、沛一带决口,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处境悲惨,黄河水自龙堌湖陵城至徐州间,分十多段漫入泗河运道。为避开黄河干扰运道,据民间传颂,郭朝宾曾视察督办南阳近河工程,将运道移至南阳。由于滕、邹两县山水被阻隔,在新运河以东无法穿过运河入湖,形成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片相互连贯的湖泊,即南四湖,这样水患得以消除,百姓恢复了安宁。直到现在,郭朝宾疏通运河、治理南四湖的功绩在当地传为佳话。

《明故资政大夫工部尚书黄涯公墓志铭》中记载,黄河决口,雀镇总臣想要堵塞决口,管理漕运的官员不想堵塞。郭朝宾现场调研,分析利弊后,认为应该堵塞决口,这样能保障百姓生命财产,不再流离失所。官员要亲自靠上,要有所作为,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应该做贪生怕死之徒。于是奏请皇上,并就各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皇帝同意了郭朝宾的意见,派员堵塞缺口,一场更大的水患灾难得以避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此处没再发生水灾。而在兴华寺院碑文和郭林西南角的三皇庙中碑文也记载有:在中都,郭朝宾先后修复了南旺分水龙王庙、文庙、昙山顶峰、老奶奶庙及戏楼。昙山顶峰东侧修复了让贤庙,西侧修复了文昌阁、荣子墓碑。昙山北侧修复了兴华寺院,还有四面环山的三皇庙、关帝庙,为抢救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明朝万历年间,郭朝宾曾修复北京故宫,据《贺大司空祖考绩叙》《明故资政大夫工部尚书黄涯公墓志铭》中载,在任工部尚书期间,郭朝宾接连修复祭坛、宗庙、朝廷、奉先殿、后宫、椒宫、甲观等,修复城郊河道、钓盾阁道。他召集工匠动工,聚集材料务必节约,谨慎施工而不延误工程。皇上曾经拿着珪璧、小牛犊请他向天地、群神修礼,曾经在东序居,被皇帝询问治国之道。曾经被诏修订皇家的典籍,筹备劝农的三推之礼。

在修复后宫时,一天上午,烈日当头,他在撰写宫中题词,热得汗流浃背。老太后经过,看到他不分昼夜的工作,颇感欣慰,顺手从侍女手中接过自己的伞亲自为他撑伞纳凉。郭朝宾埋头疾书良久,忽抬头看到太后亲自给自己撑伞,忙跪下说:“谢太后,微臣热点没什么,我们这些工匠为加快工程进度,没黑没白的辛苦劳动,他们比我更辛苦。”太后很受感动,当场把自己的歪把子伞赐于郭尚书,并赐宫灯一对。

家风传世,教导后人

历任三朝,郭朝宾为人老成浑朴,志行端淳,雅有器局。穆宗帝称之为“有长者之风”,神宗皇帝称之为“能任大事,断决神敏,乃国之梁栋”。他教导族人:先祖子仪公,为人表帅,彪炳千秋,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权倾天下朝不忌,功高震主主不疑,居功不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教育子孙后代牢记“尊祖、敬宗、事亲、睦族”的祖训,弘扬“崇礼尚德,忠孝治家,友爱互助”的家风。

郭朝宾一生清正廉明,家无浮财。63岁时告老还乡,九年后寿终正寝。神宗皇帝为彰其德、显其功,御批于家乡汶上城东北三十里处建陵立祠。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于慎行奉旨前来视察陵地建设时,为其写下了墓志铭,并为牌坊前的华表题写楹联:“水绕山环钟灵秀之气则千年不竭,虎踞龙盘萃形胜之区而万载长安”。

新闻推荐

建活动室、设监控平台 还能提供亲情服务 乡村敬老院,旧貌即将换新颜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李维峰提起乡村敬老院,不少人的印象都是环境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然而,日前记者采访获悉,为全面提升乡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和供养水平,解决乡镇敬老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满...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