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种地看天,俺种地看PH值”

大众日报 2018-04-04 11:18 大字

□记者王浩奇报道3月15日,房华站在地头上,轻轻点了几下遥控器,地里成排的喷水口就“乖乖地”喷起了水。□本报记者王浩奇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胡克潜何西安

农谚讲:“头水晚,二水赶,多收麦子像白捡。”3月15日,按照以往的惯例,小麦早就浇完了春天的第一遍水,可今年已时近春分,汶上县郭仓镇房王庄村的包地大户房华才不紧不忙地着手浇地。只见他站在地头,轻轻摁了几下遥控器,架在麦地里的一排排喷水口就“乖乖地”喷起了水。

“如今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雇两个人一天浇不了20亩地,等几百亩地浇完了也早就过了节气,浇地时间跨度大,只能提前着手。”房华说,现在用上了智能化设备,他一个人坐在地头的办公室里一天就能浇50亩。不仅如此,他每年种上小麦以后,都会对麦地进行震压,这样能让覆盖麦种的土壤更密实,保水保肥。这样的种麦技术让他屡试不爽,尤其是逢干旱季节,效果非常明显,种出来的小麦根扎得深,而且分节好,每亩增产8%—10%。

今年40岁的房华,他父辈就开始在村里包地,到他这里包了700亩地,占房王庄村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多,是全村数得着的种地大户。2013年,他开始包地的时候,“到了啥节气就干啥活”,靠着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来种地,虽然包地面积是现在的七分之一,但因为技术落后,找的工人不少,一年忙到头却挣不了几个钱。

时下正值小麦拔节时期,房华地里的小麦颜色深、枝条壮,长势喜人。他地里还用上了无人机巡航,工人管理、庄稼长势、有无害虫等情况,他守着电脑就能一目了然。这几天,他正在购买一套精准多功能施肥一体机,地里布上传感器,并且进行互联网全覆盖,庄稼什么时候需要施肥、浇水,施多少、浇多少,不用人参与,设备就能进行智能化控制。

他还和当地为种粮大户“打工”的济宁大粮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不出地头,农机、农资等就能“呼之即来”,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应俱全。不仅如此,房华还和公司签订了订单协议,小麦、玉米等刚收获,无需为晾晒发愁就可直接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公司。

设备智能化、种植科学化、服务全程化,让他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就能种地,比起5年前,他现在种小麦每亩至少能增加150元的收入。

科技为房华带来了增收,也让他越种越大胆,他近年来开始涉足生姜、山药、毛芋等利润率更高的经济作物。“你看这个土壤的PH值现在是7左右,属于中性,而我种的这个品种的生姜适宜在PH值为6—6.5的偏酸性环境下生长。”房华面部黝黑、手指粗糙,却拿着检测单“语出不凡”,说起专业术语滔滔不绝。掌握了土壤属性后,他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施用生物菌肥对土壤进行了调节。以前种生姜亩产还不到1万斤,现在可达1.8万斤。他现在每次播种、施肥之前,都要进行土壤取样,进行PH值等指标检测,精准种植、精准管理。

“现在我这80亩生姜有60亩也都走了订单农业,人家企业保底不保顶,吃不了亏。”房华说,生姜价格波动大,为了防御风险,他不但在种植之前就和潍坊一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还在中国姜网注册了种植基地,成为中国姜网会员单位,足不出户就能随时从网上了解价格信息。

房华包地看似红火,其实也有不少隐忧。大户承包经营土地需要预付给农民承包费用,购买智能化设备也需要不菲的资金,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又对承包户贷款要求高、放款不及时,成为制约大户发展的瓶颈。好在济宁大粮农业服务公司和京东合作,为种粮大户提供“京农贷”,手续简单、跑腿少,这为房华缓解了不少压力。

“我们非常愿意和房华这样年轻、思想开放的大户合作,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济宁大粮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全明礼说,当前农村老龄化严重,种粮大户的老龄化也非常严重,在他们的合作伙伴中有80%以上的大户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形成了一定压力。“乡村振兴呼唤年轻人的回归,更需要种粮大户解放思想,及时转变理念。”

新闻推荐

“两个婆婆都是妈”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赵延怀这个特殊的家庭有两位婆婆,一位89岁,一位86岁。一位瘫痪在床,无法行走,一位年老体弱,小病不断。可就是这样,今年63岁的郭克香和51岁的时庆香妯娌两人依然把两位老人当作...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