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房茂举:铁手铸体魄,妙手解民忧 愿咱的“宝贝疙瘩”传承下去

济宁晚报 2018-03-13 09:26 大字

见习记者 刘帝恩

在汶上县南站镇,有一位非文化遗产传承人——岳王拳传人房茂举。民间盛传:“说武艺,道武艺,房式传人是第一。第二在哪?离得还有十万八千里。”

尚武盛行一时,坚持到底的寥寥无几

提起房茂举,还得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岳王拳说起。作为国家126个拳种之一的岳王拳,起源于后人对岳飞的拳法总结,近代在鲁西南和安徽北部盛行。房茂举的家乡,汶上县后李尹村,就是著名的“房式岳王拳”的发源地。

上世纪60年代中期,10岁的房茂举开始跟随三爷爷房呈田学习岳王拳。据他回忆,当时由于物质精神生活匮乏,在牛棚里听个“武老二”是很享受的事情。山东快书里对武松的描写,让当时的青少年对快意恩仇的武侠生活很是向往,也让村里的武术氛围持续高涨。当时房呈田教课的时候,三间房子里能有百十号人跟着练拳。尽管阵势很大,大家热情很高,但是现在来看,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当时教的8趟拳,实际传下来的只有6趟。偎身靠打,闪转腾挪,硬捶,五马破巢,乌龙盘爪,老虎蹲崖,各个都是重视实战和对打的招式。“比如老师讲的‘功成身捷去,沉识拔骨来\’,就是让我们用身体的力量制服敌人,牵一发而动全身。”房茂举谈起岳王拳如数家珍。尽管今年已经66岁了,但房茂举走路仍步伐轻盈,一举一动都给人“练家子”的感觉。

以武会友切磋技艺,推拿正骨传承武道

在练习拳法时经常有骨头脱臼、错位等情况发生,为此,拳师们渐渐摸索出了很多快速修正身体“零件”,使其正常运转的手法,这和中医的正骨推拿有许多相似之处。“看似如出一辙,但因为有了众多实战格斗的积累和经验,其实比传统正骨推拿更胜一踌,更进一步,这也成了岳王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房茂举说,一代代祖先发扬传承“武道”,有侠义精神,更有为民造福之意。

“比如切磋武艺时,你两招就把人骨头打折了,虽然明面上你赢了,但是你伤了人,那也是一种‘失败\’。如果能救人,就是多交朋友,这样就更好了。”就这样,一些当地百姓有了伤痛跌打,也去找岳王拳的拳师看,几百年来逐渐便形成了“岳王拳师本领高,为民解忧真不少”的气候。

房茂举告诉记者,自己的三爷爷房呈田,当时就在村里给人做正骨,他也在旁边看。到20岁左右时,房茂举已经可以给三爷爷打打下手,帮帮忙了。后来,他在老李尹小学门口盖了5间简陋的土房,开始了自己传播武道之路,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武艺技法面临失传

寻求机会推广所学

平时,房茂举善于专研中医,对中医穴位和西医解剖学的浓厚兴趣让他对人体构造了然于胸。“前段时间有个朋友下嘴唇烂,我说你得治脚。”房茂举说,因为上唇属胃、下唇属脾,嘴烂在中医里就是脾的毛病,而脚上的隐白穴是管脾经的经穴,湿热通了,嘴就好了。果真一个星期后,他的症状就得以减轻。

在房茂举的储藏室里,各式各样的锦旗挂得满满当当,这让他颇为自豪。房茂举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岳王拳和其演变而来的正骨推拿技法,是非遗文化瑰宝,也是咱民间的“宝贝疙瘩”。房茂举一直想找个机会推广自己的经验所学,但对于武艺技法,因为没有相关书籍资料记载,到自己这辈的时候,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说到这,房茂举眼里充满了遗憾。然而责任在肩,直须义无返顾。每当想起此事,念及心愿,房茂举又感觉浑身来劲。

练习拳法

为村民正骨

新闻推荐

医生张志华:28年坚守烧伤整形治疗一线一双“魔术手”重塑自信人生

张志华(左五)和科室工作人员讨论病例。美丽的面容被无情的大火灼伤,幼小的躯体遭遇热水烫伤……当一个个绝望中的患者遇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张志华后,他们又看到了希望。28年来...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