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更文明,乡村更美好

大众日报 2018-02-20 07:20 大字

□本报记者吕光社

《鸿福吉祥居里四代同堂》《山东独特的“乡村儒学现象”》《新乡贤引领向上新风》《汶上:表彰不要彩礼的好媳妇》……一一梳理2017年到乡村采写的作品标题,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些稿子多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风文明密切相关,讲述了乡村文明建设的山东故事。

山东是文化大省,我驻站的济宁市更是孔孟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对乡风文明建设十分“走心”。去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登峰、落地、转化、传播”四篇文章在济宁徐徐展开,“爱诚孝仁”“仁义礼智信”……在乡村广为传播,并浸入人心。

泗水县椿树沟村青年单勇在县城好地段预订了一套楼房,但“子路百里负米”等孝道故事让他反悔了,他将城里的楼房退了,重回山沟沟,翻盖了老房子,将孤独的二爷爷接到家里居住;汶上县白石镇武村农民孔凤琴的丈夫去世早,她靠种地和打零工把一儿一女拉扯成人,女儿出嫁时没要男方一分彩礼,儿媳也主动放弃彩礼,节俭举办了婚礼;邹城市北齐村好媳妇康美芹的丈夫偏瘫,她不仅照顾丈夫、婆婆,还照顾无人照料的老大娘……最让我感动的是,乡村儒学讲堂志愿者王春。已经退休的他每个周末都从县城到小城子村去讲课,去时还带着菜,讲完课,就和村里的老人一起做饭吃。“为往圣继绝学”,他骑着电动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行走在乡村,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让我收获了一份又一份感动,并在采访中提升了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明有了更多的认同感。我的老家也在农村,为方便与家乡亲人联系交流,我建了一个微信群叫“吕家大院”,并特意在微信群后面加了一个备注“耕读传家”,看到朋友圈里孝老爱亲、家教家风、礼仪文化等方面的好文章,总是先分享到“吕家大院”里;报纸上的文化副刊成为我的最爱;《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成为床头书……

同在“吕家大院”的堂哥吕光红对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痴情。因“入戏”太深,家里人一度认为他魔道啦。有一天,他在微信群里发了“返光内照、内观”几个字,他的儿子庚庚让他“别迷信了”。我立马纠正,“佛教里的返光内照、内观,与咱们的先贤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是相通的,要常反思自己的过错,拿手电筒要经常照照自己,不能光照别人。”群里的亲人纷纷点赞,堂哥则连续发了几个得意的笑脸。

美好乡村需要文明乡风,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子欲为事,先为人圣”,让我们一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智慧,并“勤而行之”!

新闻推荐

寒冬送棉衣 情暖老人心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荣静静吕延礼)1月26日上午,寒气袭人,但在汶上县刘楼镇辛海村村委大院里,却暖意融融。辛海村爱心红包群的群友们正忙着为全村八十岁以上老人们分发爱心人士捐献的棉衣、帽子等御寒生...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