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里来了“亲闺女”

济宁日报 2018-01-29 09:46 大字

本报通讯员赵延怀李秀明

“这些孩子们又来帮俺家干活了,她们把俺当亲人,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帮我们操心,比俺亲闺女还亲!”1月11日,在汶上县康驿镇小邵村,闫凤兰老人看着在自己家忙着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的“亲闺女”很是感动。闫凤兰老人嘴里的这些“亲闺女”就是小邵村村妇联的15名执委会成员。

闫凤兰是小邵村的贫困户,今年63岁,她身体不好,老伴失明,儿子体弱多病,儿媳是聋哑人,孙子孙女正在上学,一家六口靠几亩薄田和捡拾废品为生,生活极其艰难。妇村联主席付延伟便经常带领村妇联的15名执委会成员来闫凤兰老人家帮忙干农活、做家务等。关爱像闫凤兰一样的贫困家庭只是村妇联活动的一个缩影,为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力量,深入发掘妇女在基层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自2017年3月份开始,康驿镇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全镇57个村中进行妇联改革,将农村的村妇代会改为村妇联,将原来的村中只有一名妇代会主任改为拥有7至15人的村妇联执委会,由执委会成员组织推选出一名妇联主席,2名副主席,组成妇联领导班子,由班子成员带领指挥开展本村妇女工作。

据小邵村支部书记马继苓介绍,付延伟就是小邵村推选产生的妇联主席,她带领村妇联执委会成员成立了村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她们关爱困难家庭,定期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家中干农活、收拾房间、理发、量血压、聊天等,为困难群众送去爱心和温暖;为了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她们不仅逐家逐户去宣传,还自编移风易俗小品、舞蹈、拍手歌在村文化广场进行演出,使该村丧事简办、喜事新办走在全镇前列;她们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成立村助残扶贫中心,义务教村民学会插花手艺,帮她们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状况……

作为村里的贫困户,村妇联不仅为闫凤兰家干农活、打扫庭院、收拾卫生,还定期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和孩子理发,为闫凤兰的孙子孙女购买衣物和学习用品,联系镇扶贫办帮助老人正在上职业院校的孙子办理了每年3000元的“雨露计划”救助,使闫凤兰老人过上“有人操心有人关心”的日子。

“自从全镇57个村村妇联‘会改联\’以来,各村妇联队伍在村委的支持下积极发挥作用,她们在带领妇女致富、移风易俗、村容整治、关爱困难家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我们在党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康驿镇党委书记张锐说。

新闻推荐

汶上 万人社保卡里有了养老金

为进一步发挥社保卡的便民服务功能,汶上县着力推广居民养老待遇社保卡发放新模式。目前,该县已有10000余名居民社保卡里有了养老金。该县自2017年9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先是在义桥镇李村、义东两村进...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