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文化品牌、推广惠民演出、完善文化设施…… 咱老百姓的日子有声有色

济宁晚报 2018-01-24 10:04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昭晖 通讯员 高震

全市市、县、乡、村儒学普及推广四级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千场大戏”演出不少于6000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昨日,记者从2018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济宁市将继续广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品牌:

建大运河文化带,深挖运河文化内涵

今年,济宁市将持续推进“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品牌。继续提升“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儒学普及推广四级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尼山书院”国学夏(冬)令营、经典诵读、六艺体验、非遗传承等活动。引导整合力量参与“图书馆+书院”建设与服务,加快推进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等。

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大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力度。组织开展第三个“非遗月”活动,全年举办“文化济宁·百姓讲堂”非遗公益讲座不少于20期。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积极创建传统工艺振兴重点实验室和工作站点。加强非遗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引导创建一批创新产品、新型业态,形成一批著名品牌、展示推广基地,培养一批传统工艺领军人才。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

惠民演出:

全市文艺院团进校园演出400余场

抓好精品剧目创作生产,研究制定“2018-2021年济宁市艺术创作发展规划”,创作推出一批艺术精品。继续打磨提升山东梆子《孟母》,指导兖州区《清官牛运震》尽快立上舞台,确保汶上县《尚贤村的喜事》年底立上舞台,顺利通过山东省地方戏曲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结项验收。

继续深入实施“千场大戏进农村”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工程,全年完成演出不少于6000场,其中市直院团不少于600场,实现全市行政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全覆盖,且优先确保510个省定贫困村全覆盖。加快实施“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全市文艺院团完成进校园演出400余场。

积极策划引进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继续打造运河音乐厅“乐想济宁·共圆梦想”月末音乐会、声远舞台“名家名段月末戏曲演唱会”等剧场惠民演出品牌。常态化推出市直剧场高水平文艺演出惠民票、低价票,扩大济宁文化惠民卡的发行数量。

设施建设:

力争年底前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达标

今年,济宁市将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督促县级全部出台服务目录,落实指导和实施标准,力促市文化中心竣工。深入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2018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总分馆体系,其他县区试点推进。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达标工程,举办文化站长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文化站(中心)服务效能。到2018年年底,实现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60%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泗水县、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60%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继续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2018年年底实现全部达标。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推动济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继续做好“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2018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第六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第三届庄户剧团汇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深入推进文化***,全面完成文化行业扶贫任务,5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

发展转型:

“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今年,济宁市将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促进园区向增值服务、投资收益方向转型,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效能。争取济宁市1至2家优秀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成功创建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六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加强对现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新创建园区、基地的指导、动态管理和评估监测。推动1917工业遗址广场、济州古城等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重大文化项目筹备规划建设。

开展第二届济宁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培育和引导文化消费,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加强文化消费基础建设,建设济宁市文化消费信息服务平台,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便利化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文化创客空间,探索适合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策略,将文化创意产品纳入扩大城乡文化消费范围。

推进文旅融合,保护开发一批老民居、老会馆、老茶馆、老厂房。加大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推进宣阜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创意集市建设,扶持美猴动漫、豆神动漫、灵动传媒等创意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文化产业业态创新。通过“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组织小微文化企业参加投融资路演活动,实施文化企业上市助推计划。

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大文化企业、产品宣传力度,扩大鱼台草柳编、嘉祥鲁锦、金乡文具、汶上节庆用品等重点文化产品出口,搭建对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加强文化企业与国外知名文化企业、文化贸易机构的联系合作,拓展境外营销网络和渠道。组织文创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产品交易会、项目展示会、投资洽谈会,提高济宁市文化品牌影响力。

全市第五届广场舞大赛

山东梆子《孟母》剧照

文化广场举行惠民演出(资料图)

新闻推荐

南站镇 打造“网上警务室”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李明马凤铃)“我们村幸福路最西头的监控摄像头坏了,什么时候能来修一下……”1月10日一大早,汶上县南站镇石村村民李建龙通过该镇“警民驿站”服务平台发问。随后,该镇派出所干警张...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