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汶上 信息化“新引擎”撬动教育未来

济宁日报 2018-01-15 09:27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明坤王博

远程“遥控”另一所学校的学生,身处两个学校的学生“面对面”同上一节课,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的教学方式如今在汶上县的农村学校已变成了现实。

2017年,汶上县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架构基本搭建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平台日益丰富。以应用驱动融合,以融合催生创新,逐步形成“课堂用、普遍用、经常用、人人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打造出一种在录播教室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利用微课、万校云资源、互动工具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

城乡“同步课堂”让更多农村娃共享优质资源。按照汶上县2016年起步实施的为期5年的《汶上县“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7年汶上县加快城乡“同步课堂”建设,以所建成的44口录播教室为主播教室,进行城区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利用录播云平台强化美术、音乐、英语等农村薄弱学科教学,实现一校带多校、强校带弱校。同时,启动了郭楼镇中心小学和郭楼镇明德小学乡镇校际间同步试点。并以“万校云”、“教学大师”建设为重点,形成汶上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引发一场“空间革命”。2017年全县中小学生、教师、校长、班级、学校、教育管理机构100%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形成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资源超市”和“知识联盟”。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向课堂内外全方位延伸。全县已开通学校空间140个,班级空间1520个,教师网络学习空间4700个,学生网络空间65821个,家长网络空间88389个,班级、学生空间活跃度列全市第一。

“创客教育”让人人有创意、个个争发明、生生有作品成为一种校园自觉和时尚。2017年全县全面完成12所学校创客空间建设任务,完成市级创客教育立项课题23个,6所学校被授予济宁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工作站”称号,已创建济宁市“实验装备应用示范校”10所。在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中,汶上县三所学校六支代表队全部获奖,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并勇夺人形机器人舞台剧展演(小学组)项目第一名。在济宁市第二届创客节活动中,汶上县展示创意类作品181件,现场参赛实体作品89件,荣获最佳组织奖。

新闻推荐

校园盛开 “德育花”

本报通讯员张明坤一出生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别人写十个字,他使出全身的力气最多能写四个,而且还歪歪扭扭。凭着顽强的毅力,半年不到的时间,学习成绩即由入校时的100多名提升到现在全校前九。“力斩...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