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爱心谱写超越血缘的父爱之歌记汶上县刘楼镇罗庄村村民杜启柱

济宁日报 2017-12-26 09:46 大字

本报记者唐修岳

在汶上县刘楼镇罗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今年65岁的杜启柱正温柔地看着刚刚放学回家的儿子杜梦龙吃午饭。如此温馨的场景,如果老杜不说,很难相信儿子杜梦龙是他收养的弃婴。

那是发生在2002年正月里的暖心故事。村民杜英祥在村西头发现了一个装着刚出生不久婴儿的纸箱,引来了众多村民围观,老杜也碰巧路过。于是,围观的村民顺口问他是否愿意收养。老杜看着寒风中奄奄一息的婴儿,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婴儿抱了回家,并带婴儿去医院做了身体检查。县医院对老杜说,这个婴儿先天性发育不良,患有心脏病、疝气等病症,估计活不过百天。从医院回来后,得知消息的村民都来劝他放弃婴儿,但老杜却坚持收养了婴儿,之后婴儿在老杜的细心呵护下,顺利熬过了100天,并逐渐成长了起来。老杜说,给孩子起名杜梦龙,寓意就是希望孩子康复的梦能够成真。

采访时,记者得知这已经不是老杜第一次收养残疾弃婴了。40年前,姐姐家的小外甥患有脑积水,看了几家医院没能有好转。就在姐姐一家都准备放弃治疗的时候,老杜毅然背起着小外甥辗转去了省市6家医院,在死亡线上挽回了小外甥脆弱的生命。康复后小外甥跟着老杜一起生活到7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如今,外甥早已成家立业,每逢回家第一个要看望的亲人就是舅舅老杜。

“我还有个女儿,是30年前遇到的。”老杜口中的女儿,是他在村南路边上捡到的女弃婴。因为腿部有变形,医生计划给女婴做截肢手术,就在医生说出治疗方案的一刹那,老杜扑腾一声跪下了,他恳求医生采取更好的方案。经过几番商讨,医生无奈答应了老杜,但同时也告诉他不截肢治疗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但老杜从未放弃,他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借遍了亲戚朋友凑足了6000多元给孩子看好了病。要知道在30年前的6000多元,并不是个小数目,类比一下可以在村里建一处像样的庭院了。“现在,我女儿已经结婚去了邻村了,我那外孙、外孙女都个顶个的健康,特别活泼可爱。”一说起女儿的近况,老杜言语间满是喜悦和满足。

老杜这辈子没有亲生的孩子,但他本人并没有因此感到遗憾。他认为自己抚养3个弃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一些,但心里还是很富有和满足的。不理解的村民说他一辈子抚养了3个外人的孩子,是个十足“傻冒”。但更多的村民一提到老杜,都是满口的赞许,对他十分敬重。

为改善老杜一家的生活,也为了小梦龙更好地成长,镇村为老杜一家人办理了低保手续,镇中学在得知了小梦龙的故事后,也为其减免了部分费用。同时,村里还给老杜安排了治安巡逻值班的工作,这一切都使得老杜一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只要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吃再多的苦俺都愿意……”采访时,老杜如是说。

新闻推荐

杨店镇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路焕英)“以前只是在课上听老师讲或者在电视上了解历史,今天站在一幅幅老照片前,看着一段段翔实的文字真心觉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12月18日,汶上县杨店镇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刘浩乾...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