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情永驻 大爱无痕

济宁日报 2017-10-11 09:42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刘长春王建路靖

9月20日,汶上县寅寺镇43岁的农家妇女于明梅安详地闭上眼睛,离开了疼爱她的丈夫、两个懂事的女儿和这个美好的世界。作为汶上县首例遗体捐献者,也是首例遗体和角膜同时捐献的捐献者,这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女人,在生命的尽头用最质朴的善良,做出了最感人的决定,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私、什么叫人间真情……

于明梅和丈夫董祥杰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种地谋生。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董祥杰远赴广州打工,妻子则到镇上的服装厂上班。为了省路费,董祥杰一年也就回来一次,而一向节约的于明梅更是拼命在厂里加班加点,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回到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们。

都说越努力就会越幸福,于明梅一心想着生活会一点点好转。但是让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2016年春天,于明梅出现了明显的腰痛,起初以为是在服装厂上班劳累患上了腰间盘突出,但疼痛很快在全身蔓延。到医院检查,最终确诊的结果是乳腺癌晚期。“病重的妻子一直很坚强,当着孩子的面她从来没掉过一次眼泪,只是偷偷地和我说,‘我多想再活五年啊,那时候大女儿该出嫁了,小女儿也长大成人了,家里的日子也该好过了\’。”董祥杰哽咽地告诉记者,妻子太想活下去了。

从确诊为癌症晚期后,于明梅便开始了痛苦而漫长的化疗过程。每次化疗完,吃什么就吐什么,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好端端的一个人,很快就不成样子了。可即便如此,善良温柔的她还是对丈夫说:“老公,咱不治了。反正这个病也看不好,最后,钱也花了,人也没了,这活着的人可怎么过啊?”

让一家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于明梅的温柔善良绝不仅仅限于此,她的心中还藏着一份大爱——治疗期间,于明梅在医院的病床上看了一部电视剧《木兰妈妈》,里面有一位患者去世后捐赠了器官,使别人获得新生。这位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毅然地告诉丈夫,“干脆我也把自己的器官和遗体都捐了吧。人死了,火化了就是一堆灰,啥用都没有,可多少人还想活着看看这个世界,我愿意来帮助他们。能救人就救人,能让医生拿去做研究就去做研究。如果大夫真能用我的遗体研究出治疗癌症的新法子来,那也算是我的一大功劳……”

听了妻子的想法,董祥杰惊呆了。他当即拒绝了。“无论家里多穷,我都给你治病。如果你死了,把遗体捐了,我会感觉一辈子对不起你。”于明梅安慰丈夫说:“我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照顾你们,死了也不能给你们留个念想。所以,只要你答应,我就算走也能闭眼了……”

9月12日,在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后,于明梅让丈夫联系汶上县红十字会、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山东省眼科医院办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事宜,然后毫不犹豫地在捐献志愿书上签字。9月20日清晨,于明梅早早起床,在吃下一碗稀饭后,像往常一样准备打针。期间,她说有点累了,想躺着休息一会儿。董祥杰赶忙扶着于明梅躺下。这一躺,于明梅再也没有醒过来……

当日下午,采集遗体和眼角膜的人来到于明梅家中,帮她完成遗愿。手术过程中,娘家的哥哥嫂子带着对妹妹的不舍,哭着问能不能给两个外甥女争取点政策。让人感动的是,董祥杰说:“什么条件都不要提,不要违背她的初衷。我是她的丈夫,我想替她完成最后的心愿,也希望哥哥嫂子能理解!”这个一直沉默的男人,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于明梅走了,留在家乡的除了一座空坟,还有一片让人敬佩的人间大爱。目前,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关怀这个被病魔摧毁的家,自发开展了一系列爱心帮扶活动。只要心怀善良,总会距离幸福更近——我们相信,这个曾经历经苦难的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规范窗口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汶上县工商局按照国家关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总体部署,突出“放到底、管到位、服务好”三大重点,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创新服务举措,实现“现场受理与网上受理”两措并举,努力...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