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党支部书记孙茂东去世10个多月了,村民们对他仍念念不忘 “孙书记的好,俺一辈子忘不了”

大众日报 2021-03-15 09:58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步 瑶 来金路

春风吹到微山湖,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一派生机勃勃:岸边的玉兰花在风中绽放,成群的鸭子在水里闲游,炊烟裹挟着饭香飘出船屋……“你看这多好的光景,可惜茂东看不到了。”3月3日,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化明有边介绍村里情况,边叹起了气。

他的老搭档孙茂东生前是渭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30多年里,他带领村民搞养殖、跑运输、兴旅游,让这个曾经全乡最穷的湖上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可不幸的是,去年5月,年仅58岁的孙茂东因病去世,离开了他牵挂的1500多名父老乡亲。春节后,村里买下一条200多平方米的大船,村民们义务出工为孙茂东建纪念馆。化明有说,“这是民意,老少爷们儿个个心里都装着他的好!”

“这日子越好,

我就越想俺孙书记”

渭河村位于微山湖腹地,村民最早以一把小揇一把小叉从事生产劳动,一年要挪十多次船窝子,日子过得很苦。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孙茂东上任后与村干部出面担保,把养殖户手中的闲钱借给运输户,并成立微山兴渭航运公司,发展水上运输。后来,他又动员村“两委”干部带头养殖大闸蟹,在蟹池里套养鳜鱼、南美白对虾,联合3个村成立养蟹专业合作社,从种苗购进、日常管理到上市销售实行一条龙服务。2006年,孙茂东发动村民把船连在一起发展餐饮旅游,打响“微山湖渔家水街”的旅游品牌,现在已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旅游特色村。靠着运输、养殖和旅游这“三步棋”,渭河村从原来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集体年收入百万元。

“谁家最困难,孙书记就有意先帮助谁家。”村民张贵永回忆说,那时候,他家是村里的困难户之一,孙茂东每走一步都会鼓励他家参与,外出考察也带着他。在孙茂东的帮助下,张贵永先后搞起了大闸蟹、南美白对虾养殖,后来还开起了船上饭店。如今全家一年能有近60万元的收入。

孙茂东去年病重期间,还专门坐着轮椅到他船上来,问游客多不多,生意好不好,让他有啥困难就给村里说。说着说着,张贵永哽咽起来:“这日子越好,我就越想俺孙书记。”

“有困难找茂东”,

成为村民的口头禅

村里谁家有什么困难,孙茂东总能第一个赶到,“有困难找茂东”成为村民的口头禅。村民姬保霞8年前在沛县查出直肠癌,全家不知所措:“当时我31岁,儿子才5岁,我还能活多久?我该怎么办?”姬保霞说,关键时刻,孙茂东给她拿了主意:不要停留,赶紧上大医院再检查治疗。辗转各地求医,大小6次手术花了20多万元,她的病还是时好时坏。面对病痛的折磨,姬保霞想放弃治疗。

这个节骨眼上,孙茂东又出现在他们面前:“你们可不能灰心,钱不够我来想办法,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治疗!”他开导姬保霞,癌症并不可怕,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紧接着,他一边为她申请大病救助,一边通过发动村民捐款、协调县有关部门帮助等方式,为她家筹款5万多元。他还帮助姬保霞联系了北京一家医院,治愈后没复发。姬保霞说:“孙书记的好,俺一辈子都忘不了!”

渔村过年有个习俗,大年初一第一顿饭必须有鱼、有肉、有水饺。在孙茂东的儿媳于冰清印象中,公公每年都会匆匆吃完水饺,然后把没动的猪头肉、鱼、水饺打包分成两份带出门。“我开始很纳闷,后来才听婆婆说,他是去看望村里的两位五保户老人。”于冰清说,她嫁到村里10年,公公的这个惯例一年也没落下。“茂东对贫困户最亲,年年惦着俺孤老头子,家里米面粮油啥也不缺,可哪有他提来的猪头肉香呐!”五保户王广宝说,一提起茂东,他心里就热乎乎的。

多年恩怨化和谐

两地百姓一家亲

一直以来,微山湖鲁苏两省交界地区的居民因湖地问题经常发生纠纷。孙茂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经常说:“现在群众吃不愁、穿不愁,还这样老死不相往来,确实不应该!”

转机出现在2003年9月。当时微山湖区遭遇多年不遇的大雨,江苏沛县五段镇的群众在湖田收割的稻子一垛垛堆在地里,又一场大雨马上就要到来。因为他们没有船,如果不及时将稻子运出去,即将到手的粮食将付之东流。

孙茂东路过看到这一场景,回到村立即召集村“两委”开会:“五段的兄弟爷们儿正在为稻子运不出去发愁,这时候只有我们能帮他们了。关键时刻搭把手,以后见面好回头。大家赶紧分头下去招呼人!”很快,他带领200多名劳动力、100多条船赶到,连夜冒雨把五段镇群众的稻子安全运到岸边。事后,沛县五段镇政府组织村民专程到渭河村来表示感谢并要给报酬,孙茂东分文未取。此事之后,两地百姓多年恩怨化和谐,现在像亲兄弟一样亲。

新闻推荐

微山县人民医院 疫情防控与日常诊疗双驱动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王倩田贺)近期,微山县人民医院严守疫情防控医疗阵地,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措施,确...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