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尽管已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们还记忆犹新。 1954年2月18日,南京市师范学校五四届普师春季三年级甲乙两班36名学生,身披红花,肩负使命,从南京浦口坐火车向济南进发。这些莘莘学子是受命支援山东文教建设的。
两个月前,学校召开动员大会,校长告诉我们:“山东的文教事业比较落后,江苏武进一个县有14所中学,山东微山县全县没有一所中学。主要是缺乏师资。两省协商,由江苏省派一批中师毕业生支援山东的文教建设。 ”听了校长的报告,普三甲、普三乙两个班沸腾了!大家唱起了《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教室里、宿舍里飞出了一张张申请志愿书。有一位同学在家是独生子,要远去山东,母亲哪里舍得。他一边为母亲拭去眼泪,一边表达去山东的决心。他说服了母亲,愉快地加入了北上的队伍。还有两位同学,一男一女,家住南京同一所大院,青梅竹马,此时两人之间,谁也未说一个爱字,但各自心中已萌生爱情。男生报名去山东,女生留在南京。分别的那个早晨,女同学的眼睛都哭肿了。
列车经过蚌埠、徐州,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到达济南。老师完成护送任务回南京了,我们36人分别在山东师院、山东工学院进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我们没有辜负学校的嘱托,在大学里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修业期满,分配到山东各地的中学,为山东的教育事业殚精竭力。
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在山东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一些人从普通的教师走上了学校和区、市领导岗位。有的成了省市闻名的教育专家,有的登上了名人录,进入了人才库。
现在我们虽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当回忆起这段经历,都会激动不已。特别是走进新时代的今天,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柳近日,济宁市印发了《济宁市8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督查方案》。督查范围:包括全市14个县市区,将重点督查“五...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