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攒下125本献血证 累计献血12.24万毫升 一袋袋热血涌起这片友善天地

济宁晚报 2020-07-29 07:50 大字

通讯员苏海涛

21年来,郝隆从未间断过献血,到2020年6月初,累计献血12.24万毫升。已拥有红色献血证125本,共计记录了他241次400多个治疗量的献血情况。按照每个治疗量救助一个病人来算的话,已经为400多人的康复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他还自愿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目前,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他的献血量居列榜首,在全国卫健系统中,像他一样无偿献血量达到10万毫升以上的也是为数不多。

首次献血看到奉献的价值此后每半年献一次全血

郝隆首次参与无偿献血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1999年初夏,他到济宁办事,在太白楼广场看到血站的医务人员在招募无偿献血者。当时他并不清楚献血是怎么回事,但听说无偿献血是件助人的好事,身为党员的他毫不犹豫地登上了采血车。

因为是第一次献血,对献血知识并不了解,他当时心里也有些忐忑。在医护人员的鼓励和宽慰下,眼看着自己的血液,涓涓流入到血液采集袋里。想着这样一袋血是可以给生命垂危、急需输血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让他看到了奉献的价值,原本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首次献血后,他明白,献血对自己只是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对急需输血的患者来说却是“救命稻草”,这是好事,应该坚持做下去。从此,他便一次又一次地伸出友爱的臂膀,积极地参加这项爱心事业。主动挤出时间,坚持每半年献一次全血,行动变成了习惯。

2005年,他在血站了解到一种更为快速有效地献血方式——捐献血小板。从那时起,他选择了捐献成分血,并且每28天(从2012年开始每半月)献一次血小板。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对献血的意义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郝隆认为这是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是爱的奉献,是救死扶伤的高尚行为,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友爱之情,是许多伤病患者生命延续的健康保障,是真正在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疫情期间公共交通恢复后开启每月献两次血小板的爱心之路

今年疫情发生以后,各地血站血液库存量不足,每当看到此类报道,他就有一种想“飞”到血站献血的想法。

元宵节前夕,郝隆正在防控值班点,突然接到一个血站的一个电话,问他是否有时间去献血。但当时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公共交通都已暂停,自己也没有车辆,即使有车,各路口都实行交通管制。“我所居住的地方到济宁市中心血站需要跨越3个地区防控卡点,没有特别的事情也无法通行到达血站。”郝隆说,当时只能干着急,没办法。

他一直没有放弃去血站奉献爱心的想法,不停向有关部门了解疫情期间放开交通管制的信息。在看到交通部门下达的恢复公共交通通知后,他第一时间与血站取得联系并预约后,于3月20日早早地乘坐第一班公交赶到济宁,并在济宁市中心血站进行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第一次献血。从3月20日开始,他又继续坚持每月定期献两次血小板。

献血不会上瘾着迷的是参与公益活动和为社会多做服务

有人直言不讳地问郝隆:献血是否会上瘾?“献血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是不会上瘾的。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从我自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郝隆说,献血没有让他上瘾,让他着迷的是参与公益活动和为社会多做服务。

在生活中,他就是这样时常用亲身经历和所学到的献血知识向人们宣传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知识,并多次联系血站,到微山各乡镇进行采血。他的献血行为得到了妻子、儿子的理解、支持。为了从小培养儿子的爱心,自2006年儿子郝志昊刚满三岁时,郝隆就经常带着他一块到血站观看献血,让其感受“捐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使其从小就树立一种助人为乐的思想。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身边的人,勇敢地伸出臂膀,托起生命的期望,用微薄之力对无偿献血工作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应有的贡献。

人物简介

郝隆是微山县两城镇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共青团微山县委兼职副书记、微山郝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创建人、济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微山分会会长。

他的不断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了各级授予的荣誉: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齐鲁和谐使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郝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也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

献血中的郝隆

新闻推荐

微山县高楼乡 多措并举筑牢 防溺水安全防线

本报微山讯(记者梁琨通讯员任泽斌)微山县高楼乡地处湖区,水域面积大,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是夏季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