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本报通讯员曹绿萌
今年7月,根据“万名干部下基层” 工作安排,王发扬由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派驻到微山县韩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担任队长。进驻以来,他严格自律、用心服务,走访日志记的满,心里装的要为村里落实的事更满。
听民心声干百姓之所盼
4个月来,他带领服务队成员走村入户,了解民意,把老百姓的需求和愿望逐一记在本上、刻在心里,并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去实现。他经常与队员共勉: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要用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一次走访中,王发扬在与刘林村齐大爷交谈土地流转问题时,齐大爷动情地说:“俺70多岁了,种了一辈子的地,但到了这个年纪,身板不行了啊。听说俺们村里来了服务队,俺早就想去找这个队伍说一说,希望能帮着俺们把耕地捏合在一起流转出去啊。”看着齐大爷期盼的眼神,王发扬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努力帮着齐大爷、帮着全村把土地外包出去,帮助村民实现这一愿望。为此,王发扬可是费了不少周折。为探讨土地流转方案的可行性,他通过微信和电话多次向浙江大学徐旭初教授等农村工作专家请教,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材料和案例,时常伏在案头,日夜汇总梳理,直到选出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他多次走访村内村外的种粮大户, 通过与他们交朋友、讲政策、解难题、谈效益,增强他们规模经营的信心,并带领服务队会同村委党支部全程跟踪服务。
扎根村里多方筹措为村振兴
在微山县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从项目库中调出的韩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上报的帮扶项目大大小小排列开来足有两页多纸之多。算上市派第一书记村和县派第一书记村,韩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要服务13个村,因为每个村都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仅凭上级划拨的资金显然不够。
为了尽可能帮这些村里多做些工作,王发扬背起厚厚的走访日志和每个村急需解决的问题清单,回到自己所在单位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向单位领导汇报申请帮扶资金。看着堆积如山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手写的每个村的走访、调研材料,单位领导被王发扬一心为民谋福利的干劲感动了,除了人力物力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外,还决定每年从办公经费中拿出24万元支持服务队和市派第一书记村工作。
刘林村800余米村内道路的铺设及文化广场提升改造的配套资金还没有着落;田楼村要拆建一座乡村危桥还需要寻求赞助支持;多义北村准备建设600平方米扶贫车间和15间养老公寓的款项急需筹措;郗山古村要利用村内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开掘新的旅游景点,没有上百万元的资金投入难以启动……在韩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王发扬不停奔波的脚步下,这一桩桩、一件件为民谋福祉的实事、好事在陆续完成着,一个个帮扶村的面貌都在焕然一新中。
我是农村的孩子我热爱农村
身为一名正团职军转干部,几十年的从军经历,让王发扬对“担当”两个字有深刻的理解。微山县韩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是全市80支服务队中工作地点离家最远的。由于女婿在部队工作,女儿和两岁的外孙女跟着他和妻子生活。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唯一的男子汉,外孙女最缠的是他,最离不开的也是他。驻队后,他一直严格按照要求坚持周一早走、周五晚回。慢慢的,外孙女习惯了爷爷不在身边的生活。从最初走时的离不了,到现在归后的不让抱,虽然情感上有所失落,但看着一个个帮扶村的工作都慢慢有了成绩,王发扬觉得为乡村振兴付出再多都深感值得!
几个月来,王发扬把各个村的角角落落跑了个遍,与大多服务村的村民都很熟悉。村民们都说,王队长没有一点领导干部的架子,和咱村里的村民没有什么两样!
村里人不把他当外人,他也把村里人当成自家人去看,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去办。村民张思才无儿无女,是个孤寡老人。平时到了村里只要有空就会找张大爷拉上几句,知道张大爷喜欢吃些水果有时又舍不得买,他就时不时地悄悄给大爷捎去些水果和一些零钱。
别人问他你到了这个年龄和职务还这样努力到底图什么?王发扬说,我是农村的孩子,我热爱农村!再说,咱当过兵的人没有更有多为什么,也没有什么不能克服,更没有什么不能放下,两年的驻队工作相比坐在机关里办公是苦些累些,面对新的征程,就当是自己再当一回兵吧!
新闻推荐
微山县留庄镇自12月1日开始全方位开展“素质固安”活动,在县应急局的指导下邀请专家对翔龙服饰有限公司、富创玩具有限公...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