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富村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 贫困村甩掉“穷帽子”
□本报记者张誉耀
本报通讯员梁琨任泽滨
宽敞平整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楼房、干净方便的自来水,田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池塘里随风摇曳的荷叶芦苇,走进初秋的小闸村,看到的是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小闸村位于微山县微山湖畔的高楼乡。过去,村内无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大部分农户靠种植小麦、大豆及外出打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收入渠道狭窄,经济收入增加缓慢;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受教育的面不广,文化素质偏低,发展意识不强。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447人,其中多数为年老体弱或者家庭有大病成员。
而如今,全村贫困人口不仅全部实现脱贫,而且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从过去的脱贫任务艰巨,到现在的全员收入飘红,小闸村走过的是一条艰辛又坚定的脱贫之路。
穷家难当,村集体收入薄弱一直是制约小闸村发展的“瓶颈”。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小闸村利用扶贫资金,对闲置的湖田进行改造,架设电力线路,修砂石生产路,疏通河道,改造湖田。改造完成后,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对外发包、征收租金,当年就实现了村集体收入80万元,甩掉了“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同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硬化生产路、水渠,改造土地,成功实现每亩提高收入800元。
村集体有了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也便提上了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村里的道路和村民们喝水问题。“‘雨天不踩泥、喝上纯净水’,一直是小闸村民的愿望,咱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村党支部书记张尊涛告诉记者,为此,村内新建了主干道、户户通,还疏通了村庄内5300米的下水道。为了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小闸村通过勘探新打了一口深水井,还建设了一处集中净水站。
“过去,雨天两脚泥,喝的水是咸的。现在好了,下再大的雨,咱也不怕外出。喝的水干净透亮,心里放心。”张磊是小闸村一名孤儿贫困户,初中没毕业就与奶奶相依为命。“原来,俺家穷俺村也穷。”张磊感慨地说,村里过去破破烂烂,追赶一般的村庄都难,更别说追赶美丽乡村了。但这两年村里的变化确实大。其实,变化大的不止村庄,张磊的变化大家也有目共睹。针对他的情况,村干部先“扶志”,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困难,积极为其规划脱贫方案,同时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他本人意愿,一边为其联系培训无人机喷洒农药使用技术,一边联系信用社,为其办理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购买了农药喷洒无人机。“几年来,我跑遍了方圆百十里路,年收入稳定在7万元左右,这都是我过去不敢想的。”张磊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到,为关爱村内弱势群体,确保同步稳定脱贫,小闸村针对年老体弱、残疾人、孤儿等特殊贫困户,逐户分析,单独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实现稳定脱贫。通过和县残联对接,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户,免费发放优质波尔山羊、肉鸽种苗,发展家庭养殖;对劳动能力低下的残疾人,采取补贴购买采藕机的方式,每户补贴5000元,个人配套2000元,购买采藕机10套,用于出租,使1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每年稳定增收5000元。另外,大力实施特色养殖扶贫项目,使45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安装了14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年收益4.9万余元,每年为35户111名贫困人口均增收1000多元。截至2018年底,小闸村已全员脱贫。
“现在,我们党支部有力量,党员能带头,群众有干劲,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把小闸村建设得更好。”面对未来,张尊涛充满了期待。
新闻推荐
为迎接9·20“全国爱牙日”,提高青少年口腔健康素养水平,日前,微山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专家来到微山县二实小教育集团爱国校区,...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