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今又荡洪波

济宁日报 2019-09-25 09:41 大字

本报记者 孙逊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每当耳畔飘过这悠扬动人的旋律,总能让人想起那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总能把人带入微山湖区那气势宏伟的历史交响乐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那刘少奇同志当年过湖插下的抗日柳,在秋日的阳光下舒展着绿的身姿;抗日英烈们浴血抗战的传奇故事依然在大湖的碧波中回荡。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给新时代微山湖区带来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站在轻轻摇曳的轮渡上劈波前行,记者向着越来越近的微山岛不住眺望,悠然神往。

红色基因引领小村巨变

夏末秋初,迎着清爽的微风走进微山岛镇杨村,只见湖畔村庄的平坦道路旁绿树成荫、景色怡人;一栋栋“气派”的农家小楼干净整洁、焕然一新;村旁的绿地公园“碧水绕村、水村相依”,一幅渔湖特色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我出生在一个有红色基因的家庭中,父亲殷延忠在1935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微山岛上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以货郎挑夫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挑着担子不顾性命去干革命。解放后,他又担任了微山岛镇第一任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开发建设新湖区。老人已去世多年了,他要知道当年为之奋斗的梦想今天已化为现实,不知得有多高兴。”看着墙上老父亲的黑白老照片,再望望外面的乡村美景,微山岛镇杨村党支部书记殷昭祥眼睛湿润,感慨万端。

杨村是微山岛的东大门,1942年日寇进攻微山岛时,第一颗炮弹就落到了村东头。为了抗击日寇,村里不少乡亲血洒湖区。但是在前些年,杨村没有搭上发展的快车,全村1400多口人就靠着500亩耕地和外出打工生活,青壮年流失严重。几条主干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邻里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种矛盾较为突出。

没有规划,也没有产业,经济收入基本没有,更没了信心,杨村成为了当时全镇乃至全县典型的后进村。2014年,殷昭祥他们新任村“两委”被选出来后,决心改变杨村落后的局面。可是怎么改变呢?

“我的父母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那么难的时期都始终保持革命意志,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夺取胜利。每当想到这些,现在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革命先辈们给了殷昭祥莫大的勇气和信心。“父母一生留给我三间毛坯房,但是留给我最大的财富却是优良的家风和红色传统,让我知道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怎样坚守自己的‘初心’,也是我觉得自己能干好这个村支书的力量源泉!”

建好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坚持好公平公正公开,是殷昭祥烧的“第一把火”,得到了群众的充分信任。村里基础设施差,殷昭祥想到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路修到谁家,谁家就主动出来帮忙,就这样全村的力量都投到了杨村建设中。到2015年,杨村硬化路面5000余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结束了下雨天祖祖辈辈走泥路的历史。

“在村东头,原来日寇投下第一颗炮弹的地方,修建了高标准的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乡村大舞台建起来了,运动器材也安装上了,鲜红的党旗、国旗挂到了我们自己的办公室里。办公场所建好的那一天,我们村‘两委’几个人来来回回地看,天黑了都不舍得回去。”殷昭祥介绍。

也正是因为前期打好了基础,才让镇里把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乡村连片治理项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到了杨村。全村欢欣鼓舞,迅速行动起来,拓宽道路、立面改造、疏通村内沟渠,绿化、亮化、硬化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村容村貌的变化大到什么程度呢?2017年底,几个年初就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时,居然转了好几圈找不到自己的家,还一直嘀咕,“这是哪个村,咱村周围也没有这么漂亮的村啊!”

“发展产业,我们决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我们要开发旅游、建民宿。”殷昭祥引进了专业旅游合作社开展运作,实现了村民、合作社、公司三级受益,年终进行分红。目前,村里一期民宿已建成10套,前后以及连成片,具有殷商文化和渔湖文化的特色民宿、仿古的茅草小屋、优美的乡村环境深得游客喜爱,游客预订日期已经排到了2020年。

今天的杨村,人心齐干劲足,处处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向上张力。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杨村旅游码头,还打算在码头上再建一排小木屋售卖旅游产品、湖产品,打造出我们杨村特有的品牌。”说起下步发展,殷昭祥信心十足。

大湖之畔路遇激昂歌者

微山岛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内,游客四季不断。微山湖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铁道游击队和微山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芦荡飞舟,巧设鱼钩阵,扒火车,炸桥梁,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使微山湖名扬中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分为两大部分: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和纪念馆。纪念碑碑体由帆船、人物形状组成,其中有三尊铜铸铁道游击队队员,有的怀抱琵琶,有的持枪站立,分别位于船头帆下,意为铁道游击队胜利归来,给人一种太阳快要落山的安谧气氛。纪念馆采取全景式壁画、大型雕塑、革命文物、图片资料、现代数码,声、光、电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面展现了当年的战斗和生活场景。

正当记者看得入神时,不远处又传来熟悉的旋律,寻找歌声的来源,原来在纪念碑旁边有一位弹着土琵琶、唱着微山湖红色小调的老者正在自弹自唱。“这位老人名叫王广超,在这里唱革命歌曲已经差不多20年了,也正是由于他们这些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宣传者的努力,将我们微山的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微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雷向记者介绍。

王广超老人今年已年近七旬,是微山湖附近的村民。20年来,王广超老人一直坚持在这座纪念园里弹着自制的土琵琶,唱着铁道游击队歌曲。听着老者的演唱记者不禁感慨,就是这首歌将微山湖唱响长城内外,也是这首歌唱出了微山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心声。

这边唱得用情,那边听得也投入。来自广州的王先生和老伴坐在王广超对面,俨然随着歌声回到了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微山湖畔。年过七旬的老夫妻俩不远千里来到微山湖,尽管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老两口仍然放下雨伞,虔诚地拄着拐杖瞻仰了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我们这代人受铁道游击队英雄的鼓舞很大,在微山湖上听着原汁原味的‘土琵琶’,特别能体会到当年老电影中的感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些年变化太大了,我们这一代人也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一代多多了解我们曾经的苦难岁月,了解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不要忘记现在的美好生活多亏了党的领导。”老两口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执着守护恢复湖区生态

撑一支小船漫游荷花丛中,竹蒿惊动花上的虫鸟和水下的游鱼,等到层层澄澈涟漪散尽,湖上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绿裙摇曳、红花临风,落日与湖光交相辉映,定格出一幅幅波光粼粼的美丽画面……如此好风光,尽在微山湖。

“别看现在的湖水变清了,当年这湖水污染成了‘酱油湖’,那真是怪味刺鼻,鱼虾绝迹。”今年已经60岁的刘老汉在湖边生活了大半辈子,在他童年、青年时代的记忆里,生火做饭用的水都直接从湖里打上来。他说,那时在湖里游泳,常与鱼儿共嬉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发展经济,造纸厂、各种小作坊式的化工厂围湖而建,污水没经过处理就全流进了南四湖。清澈的湖水变成了酱油色,鱼死了,水草枯萎了,鸟儿也没了,湖水臭气熏天。“再这么下去,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湖清水可就全完了。”围湖而居的群众们心里十分焦急。1996年,南四湖拉开整治序幕,淮河流域治污零点行动中,投资2000多万、微山县最大的国有造纸厂被关停。县里更是痛下决心,即使是纳税大户,有污染的也一律关停,仅微山县就陆续关停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

2006年,南水北调工程要经过南四湖,对水质又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水质达标,在正常的污水处理之外,还增加了一道环节,通过湿地滤污进一步净化水质。”当地环保部门干部说。目前,南四湖流域基本形成了“条条河流有湿地、片片湿地水清澈”的喜人景象。

为了进一步净化水质,从2012年开始,湖边网帷、网箱被拆除了。仅2012年一年间,湖里养鱼面积从原来的17.8万亩减少到了3.2万亩。清理水上经营性餐饮船55条、非法货运小码头108处,南四湖及入湖河流水质得到持续改善。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治理,南四湖的水生高等植物和鱼类恢复效果十分明显。南四湖支流白马河甚至发现了素有“水中熊猫”之称、对水质洁净极为敏感的桃花水母。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退渔还湖,更要退渔转型。在政府的支持下,不少渔民干起了旅游。“除了讲铁道游击队的历史,我还给游客讲治污。”老渔民刘老汉乐呵呵地说,“湖区好生态,就是我们的金饭碗。”

由“酱油湖”变成了生态湖,南四湖的巨大变化是微山县坚持新发展理念带来的缩影。微山县广大干部群众不忘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加快建设经济强、环境美、后劲足、群众富的实力微山、魅力微山、活力微山、幸福微山,全县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政治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记者手记: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初心不改,其志弥坚。寻访杨村,记者触摸到一位红色基因传承者的“初心”;徜徉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记者倾听着在苦难岁月中乐观抗争的爱国心声;凝眸湖面清波,记者感受到新发展理念带来的强劲动力。

不忘来时的根,走好现在的路,坚定未来的梦——这便是本次记者采访的最大体会。

高耸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默默述说抗日英雄史。记者 杨国庆 摄

新闻推荐

微山开展“群众最不满意科室”评议活动 180个科室接受评议

□记者张誉耀姜国乐通讯员宫衍猛报道本报微山讯为提升机关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推动干部转变...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