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百卉春 愿比荷花秀 聚焦“醉”美微山展示非遗风采
△微山渔家虎头服饰△微山湖民俗绘画△《端鼓声声》参加2011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香辣鲤鱼△花篮鳜鱼△端鼓腔剧目《午表》之《唐王游阴》△端鼓腔剧团唱新词“十谢共产党”△参加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文艺演出□宋永习杨珍
近年来,微山县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非遗保护责任,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目前,微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入选国家级名录项目1项、省级名录项目2项、市级名录项目31项,建立县级名录项目95项。现有国家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县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6人。
端鼓腔
(国家级第三批,杨成兴)
端鼓腔发源于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微山湖沿湖一带,它的演出剧目及唱腔苏北方言较浓,与江苏北部民间的“香火调”似有共同的渊源。它始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因唐王李世民许愿请河神而来。
端鼓腔是微山湖渔民在生产、生活中祈祷祭祀、追溯历史、祝寿祈福、喜庆丰收的礼仪习俗。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它是以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歌舞的综合性艺术。它承载着湖区许多重大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保留着濒临失传的湖区民间艺术及民间风俗,是微山湖区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价值。同时,微山湖区文化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沉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对研究湖区发展变化和弘扬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微山渔家虎头服饰
(省级第二批,殷昭珍)
“微山渔家虎头服饰”是流传于微山湖沿湖一带的布艺品,是古代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在微山县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有两虎一头的图案。“微山渔家虎头服饰”系列主要包括:布老虎、虎头袢子、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手套、双面虎头手提包等,是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于一体的手工制品。近年来,“微山渔家虎头服饰”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曾在韩国、法国等地展出;“虎头袢子”参加过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布老虎枕头”曾获济宁市民间民俗艺术精品展览一等奖,“微山渔家虎头服饰”被审批为济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充分证明“微山渔家虎头服饰”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微山湖歌谣
(市级第二批,石东岳)
微山湖歌谣是主要分布在微山湖沿湖一带的歌谣。其句式活泼清新、朗朗上口,它与湖区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故而得到民众的广泛热爱,千百年来在微山湖区久传不衰。
微山湖的民歌民谣,内容丰富,湖区特色突出,艺术性强,语言优美,一唱三叹,用喻精奇。或反映湖区渔民的生活情趣,或总结渔民生产生活的经验,或反映战争年代人民抗敌救国的热情等等,独具湖区特色。微山湖歌谣,语言简洁幽默,内容深刻,形式简短,音韵和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直接产生于微山湖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具有很高的人文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微山湖区历史及民俗风情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微山湖渔具
(市级第二批,史有金)
“北辛文化”和微山岛汉画像石,都反映出了渔民大规模摇船、叉鱼、罱鱼、罩鱼、下钩、下卡、捉鱼的场景。
“微山湖渔具”具有广泛的使用性、经济实用性、浓厚的地域文化性等特点。其制作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方式也别具一格。它凝结着湖区渔民的聪明与智慧,折射出古代湖区渔民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微山湖特有的渔文化,具有传统渔具的独特魅力,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微山湖渔具具有独特的魅力,生动反映了湖区特有的渔文化,其操作时的趣味性、娱乐性深深吸引了游客。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捕鱼”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二者相互辉映,进一步丰富了微山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地域文化档次。
渔家婚俗
(市级第三批,杨家娥)
渔家婚俗是微山湖区的一种人生礼俗,是在微山湖区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独特的结婚仪式,在秉承古代婚礼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至今。渔家婚俗分为以下程序:铺床、填枕头、滚床、拴鸡、点灯、迎亲、回门。
渔家婚俗是湖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代婚礼制度的缩影,是湖区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渔家婚俗文化内涵丰厚,其形式的独特性彰显了湖区历史文化内涵,它承载着湖区人民精神上的寄托与期盼。继承了中国以礼待人、以礼行事的优良传统,是研究湖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渔家婚俗的影响极其广泛,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等省湖区的湖上婚礼风俗习惯都沿袭了这种仪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渔家婚俗已成为微山湖区旅游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微山湖民俗绘画
(市级第三批,刘培志)
微山湖民俗绘画始于唐代,主要是采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生产、生活及一些民俗现象。微山湖民俗绘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祈福迎祥、消灾除祸、吉祥欢乐的民俗世事、小说戏曲、神话传说、革命故事、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讽刺幽默等。
微山湖民俗绘画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人文价值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间接地记录下了微山湖人民生产生活的历程、革命历史、社会风貌及风俗习惯,是微山湖区历史文化的见证和研究湖区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文化史料,凝结了广大湖区渔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民间美术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鲁西南鼓吹乐
(市级第四批,韩光泰)
鲁西南鼓吹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的、流传于微山湖区的传统民间艺术。据考证在金元时期,带入我国,最先作为宫廷器乐演奏。唢呐于金元时期传入我国。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多用于婚丧喜事的吹打乐队中,也用作民间歌舞和戏曲的伴奏乐器。
鲁西南鼓吹乐历史悠久,是吹打乐中的传统器乐,也是传播湖区优秀民间音乐的重要工具,它继承了我国民间吹打乐传统艺术,把民间吹打乐中的吹奏、咔戏、闷腔等技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艺术风格质朴豪放、高亢明亮、湖区特色鲜明。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微山湖鼓吹乐对推动微山县乃至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麦秸画
(市级第五批,叶旭)
麦秸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秆画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已有千年历史,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
麦秸画是利用微山湖芦苇和优质小麦的麦秆为原料,采用独创的刮、扦、划、劈、切、剪、镂、刻、拼、镶等加工方法,和勾线、集丝、聚点、拉毛、镂花、重叠、交叉、拼贴、镶嵌、衬垫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具有永不褪色、百年不变形的特点。麦秸工艺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现已成为宾馆、会堂、现代家庭装饰和馈赠亲朋好友,传递友情的最佳礼品,并在亚欧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展、拍卖,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和好评。
渔鼓
(市级第五批,李成清)
渔鼓发源于唐朝,成形于宋朝,流行于元朝,盛行于清朝。近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遍及微山湖、东平湖等湖畔和沿海一带的农村乡镇。
微山湖渔鼓是由宗教仪式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形式,因初时采用竹筒和鱼皮制作而成得名。微山湖渔鼓主要演唱形式为单人独唱,道白自如,演唱语言为当地方言。渔鼓演出形式简单粗犷,用腔、语音、演唱具有浓厚的微山湖区方言特点,其演唱不拘弦索,随意发挥,表现力强,尤其在一人多角的表演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可表现喜怒哀乐不同情绪,展示了湖区人民率直彪悍的精神气质。微山湖渔鼓流传悠久,遗存着道教文化,记载了古老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研究民风民俗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鲁菜烹饪技艺
(济宁八大碗、微山湖全鱼宴,李继法)
微山湖全鱼宴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凝聚着微山湖饮食文化特色和底蕴,在中国菜系中,是极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的瑰宝和奇葩。
全鱼宴有12、14、20、24道菜一桌的,甚至有上百道菜一桌的,是精选品质优良、肉质肥美、充满活力的鲜嫩鱼类为主料,辅以湖中流动的湖水制作而成。其菜品有:糖醋鲤鱼、水晶鱼片、烤白鳝、五香薰鱼、五彩鳝脯、椒盐龙骨、干锅鱼头、花篮鳜鱼、如意鲫鱼卷、竹香开口鳝、玉鳜含丹等。微山湖全鱼宴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独具一格,是齐鲁菜的主要代表之一,它折射着微山湖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对于研究齐鲁菜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伏羲的神话传说
(县级第一批,陈维元)
伏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古夷人(人类)想象中的人文始祖,是民间信仰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崇祀对象之一。据《魏书·地形态》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有恍水,千秋城、齐城、高平山,水雀山、伏羲庙等。”可见伏羲庙在两汉已有之,魏时已将它作为名胜记载了。流传在微山境内关于伏羲的传说经过历代微山人民的不断传承和创新,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至今。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有很深厚的文化价值,伏羲造书契,代结绳之政,成为中华文字的起源。伏羲文化的民族本源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海内外华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仲子的传说
(县级第一批,仲超)
仲子的传说是流传在微山境内的民间文学。
据记载,公元23年,仲子第十七代世孙仲世德,为避“赤眉之乱”迁到延就亭,遂将延就亭更名为横坊村,在此定居,以后又将横坊村更名为仲浅村(今鲁桥镇仲浅村)。微山县境内仲子庙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桥仲浅村有仲子庙,每年慕名前来瞻仰仲子风范的游人众多,将仲子路传说搜集起来,加以整理,择优成书,作为旅游读物。修复仲子路古迹遗址,陈列仲子文化,恢复民间祭祀活动,让游客看景致,听传说,究历史,参与民俗活动,对微山县的旅游事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荷花的来历
(县级第二批,马啸)
微山湖是中国著名的六大淡水湖泊之一,风光秀丽,美丽而又神秘,自然而又洒脱,尤以有“花中仙子”之称的荷花最为耀眼,因其美丽的身姿,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又全身都是宝,深受人们喜爱。仲夏时节,微山湖内数万亩荷花,接天连壤,洋洋洒洒地铺到湖面上,一派壮丽景色,到这里观荷的游客都说,这里的荷花最红、最美、最艳。
微山湖的美丽景色是大自然赋予微山的巨大财富,在它悠久的历史岁月里,出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传说故事,其中“荷花的来历”就述说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爱情故事。故事里述说了凡人与天庭仙子的爱情故事,可是经历种种磨难两人始终没能如愿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仍旧保留着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荷花的来历具有口头性、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是湖区人民中具有丰富经验的讲述者创作、加工的,用口头语言去构思、传播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凝聚了湖区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了微山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鼻孔鲤鱼的传说
(县级第二批,杨维才)
四鼻孔鲤鱼的传说起源于微山湖境内,主要分布在微山县南阳镇,并在微山湖沿湖一带广为流传。四鼻孔鲤鱼的传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至今。微山湖一带在很久以前就流传着丰富的微山湖鲤鱼的掌故和传说。四鼻孔鲤鱼的传说共有5个版本,传说里基本描述的内容都反映了微山湖人民推翻封建势力以及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微山湖渔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四鼻孔鲤鱼的传说具有口头性、传承性、集体性、地域性、思想性等特点,是湖区人民中具有丰富经验的讲述者创作、加工的结果。它凝聚了湖区人民的聪明才智,渗入了讲述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才能。
微山湖的传说
(县级第二批,殷宪恩)
微山湖的传说发源于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沿湖一带,并在洪泽湖、高邮湖等全国各地湖区广为流传。微子墓的主人殷微子,名启,殷朝第二十九代王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孔子及宋襄公之祖。微是其封国,子是其爵位,故称微子。因微子反对纣王的暴政而出走,周成王时受封于宋,死后葬于宋国留邑(留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微山湖的传说具有口头性、传承性、地域性、集体性等特点,微山湖的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封建社会压迫的憎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乾隆造字
(县级第二批,朱光斗)
乾隆造字,是在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微山湖时的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微山湖时正是阳春三月,曾写了一个笔力遒劲的“”字,他解释道:“这三棱水草,上端是草,中间是水,下端是泥,用手一提,出水时发出‘zhei’的一声,这个字就读‘zhei’吧!”乾隆造的这个字,虽然没收入字典,却在微山湖区广泛地流传下来。乾隆造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微山湖区广泛流传,具有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这种用口头语言去构思、传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对研究古代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乾隆造字再现了当时微山湖区的历史风貌及风土人情,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放鹰
(县级第三批,殷延利)
在微山湖,湖边和微山岛上的渔民至今还沿袭着鱼鹰捕鱼的古老技艺。鱼鹰,学名鸬鹚,鸟纲,鸬鹚科。体长可达0.8米,羽毛主要为黑色而带有紫色,金属光泽。眼睛呈绿色,趾间有蹼。嘴尖长而带弯钩。驯服指挥渔鹰下湖捕鱼,是微山岛人的拿手好戏。鸬鹚在捕猎时脑袋扎入水里追踪鱼类,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其在水里划水,鸬鹚的视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对其捕猎有很大的帮助,在水下无论多灵活的猎物都难逃鱼鹰伸长脖子用尖利喙部发出的致命一击。由于驱赶渔鹰捕鱼酷似牧鸭放鹅,所以,这里管这种生产形式叫做“放鹰”。鱼鹰捕鱼并非一年四季,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是鱼鹰的捕鱼季,其他的月份鱼鹰都在休养生息。现在鱼鹰捕鱼,已是微山开发的旅游表演项目。
新闻推荐
微山湖小龙虾的美誉度不断提升,仍须居安思危 小龙虾,如何“爬”得更远
盛夏时节,小龙虾火遍了几乎每个城市,“龙虾+啤酒”成了不少人的度夏标配。谷绍文,28岁,微山县高楼乡利民村人。几年前...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