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过年排大戏

齐鲁晚报 2019-01-31 05:13 大字

□杨建东

1974年8月,我们在三十名十七八岁的知青来到微山县欢城公社蔡楼村锻炼成长。年底,男知青腾出宿舍让给女知青,女知青腾出宿舍作排练室。村干部宣布,咱村每年都排戏,过年时开展文艺活动,演给广大群众看,你们知青有文化,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今年的文艺演出肯定好过往年。

真的,几位男知青的二胡、笛子、识谱、写戏,高人一筹,几位女知青丰姿绰约,能歌善舞,出类拔萃。本来村里有一支农村宣传队,有了知青登场,农村演员便退居二线,担当跑龙套的角色。有几名知青在学校就演出,长得出色,玩起来轻车熟路,轻而易举,农村演员肯定甘拜下风。排戏内容有样板戏选段、三句半和《审椅子》《划线》《夸老伴》《贫下中农举大旗》等。女知青认真、投入,男知青调皮、捣蛋,今天拉断琴弦,明天踩断道具。小杜有句台词“这哪里像我的儿子?”小王当“儿子”感觉吃亏了,还得硬着头皮排练,小杜故意猛喊台词,小王受了屈辱,二人就撕打起来。村干部大怒,把乐器抱起来咋呼道:不排了,散伙,一群熊孩子结不了好茧。停了三天,村干部的气消了,男知青也老实了,加紧排练,乐器奏起,锣鼓敲起,少女舞起,每天排练到下半夜。

大年初一正式演出,在村里搭戏台,扯电灯,挂布景。天还没黑,几个村的男女老少来了千把人,小孩爬到树上,大孩站在球台上,许多人是为了一睹城里来的女知青的风采和男知青的气质。面对上千观众,知青演员又有劲又卖力还穿单衣,女知青徐秀香演《龙江颂》时把一张旧桌子当河坝站上去,一下子压歪了,人掉下来,观众的笑声如山呼海啸。次日演出,小徐一激动把嗓子喊劈了,女知青许惠急中生智赶紧救场,在一旁配唱,如双簧一般。一连演出三晚上,农民看戏的热情仿佛今天观看一流歌星的音乐会。初五,西辛庄邀请去演出,大伙精神抖擞地步行六七里路去赶场,两个庄子的村民倾巢出动观看知青演出。待卸妆吃完饭,鸡叫头遍了,大伙在凛冽寒风中走在旷野上,冻得瑟瑟发抖。路过坟头时,男知青捏着嗓子学猫叫学鬼叫,吓得女知青连喊带骂。

46个春节随着寒风悠然而逝,当年关心文艺演出的几位村干部都已作古,他们都想在文艺凋敝的年月里让农民过上有文化有娱乐的革命化春节,知青不但在生产劳动中经受磨练,在文艺活动中也发挥特长,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我们老知青每当春节小聚时,不由自主哼起当年的曲子,老徐来上几个样板戏的动作,大伙潸然泪下,沉入回忆上山下乡、排戏演出的长河里。

新闻推荐

小船划亮湖上万家渔火

■本报记者刘传伏本报通讯员孙衡赵萍摄影报道“实在太感谢了,这大晚上的,这么冷的天,还要你们开船来一趟。空调能用了,我父亲...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