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忆

济宁晚报 2018-12-21 00:00 大字

李本华

父亲今年84岁,家住微山县南阳镇。父亲退休前是原微山县电信传输局职工,他曾向我讲起有关电话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电话线是用铜线做的,架在黑柏油杆上,靠电信号传播。一根线只能供12对用户同时通话,树枝缠在线上了,磁瓶破损了,都会引起电话线不通。而拨一个高青到济南的长途,要先拨通济南那边的话务员,再由话务员拨通济南用户的电话。那种摇把式的电话遇上天气变化,或打电话的人多,摇半天也摇不通。”

父亲说:“那时候的人还有些特别经历——守电线杆子。由于电线的保密性差,一些敌特分子只要在上面夹一个线路就可以窃听。所以遇上国家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当地政府就组织民兵去守电线杆子,每根杆子下站一个人。”父亲回忆说,那时微山共有电话线200多公里,每公里20根电线杆,算下来,执行一次任务就要出动4000多人,可是一场不小的“战役”。

父亲接着说:“如今不一样了,使用的是光缆,传播的是光信号,一根光纤可供几十万对用户同时通话,保密性好,再也不用守电线杆子了。现在经过微山的国家一、二级干线就有800多公里,本地线上千公里。走哪儿,手机一拿,数字一点,就可立刻听到被呼叫人的声音,打电话真方便。”

父亲的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记得我第一次打电话,是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学校的公用电话亭每到周末就排起长队,好不容易才能轮到自己,由于电话费很贵,话不敢多说,往往意犹未尽就挂了电话。到了90年代中期,我结婚的时候,已有同学配了“大哥大”。帮忙迎亲的同学手持“大哥大”,遥控指挥,很是风光。过了几年,妻子和我也买了手机,我还给乡下的母亲也买了部手机,便于我们和母亲联系。那时的手机只能接打电话,现在的手机功能可齐全了,既可以接打电话,还可以上网聊天、发视频、浏览新闻,甚至还可以和银行卡绑定,用微信或支付宝收付款。

回忆过去,憧憬未来,作为一名原微山县电信传输局的老职工,父亲感慨地说:“是啊,这40年来,变化真是太大了,也许再过一些年,说起我们那时候的事,没有人相信了呢!”

新闻推荐

马坡镇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开新局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盛春鹏范妍伟)微山县马坡镇坚持政府引导、精品带动、集约化经营、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着力建设...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