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舒服,邻居第一个想到他” 微山村医丁峰26年的平凡坚守,换来村民的健康

齐鲁晚报 2018-05-24 01:45 大字

丁峰(左一)为患者看病。文/图本报记者李锡巍见习记者唐首政

在微山县南阳镇李埝村,村医丁峰在这里行医26年了。从小跟随父亲走村入户给百姓看病的他,学成后放弃了大都市的生活,回到了家乡,成为了村里唯一的医生。如今,他用平凡的坚守换来了村民的健康和尊敬。

不大的卫生室

装满了村民的信任

李埝村的卫生室不大,但正是因为有了这间村卫生室,村民们的健康有保障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在丁峰的建议下能够及时到大医院对症治疗。如今,就连临近村的不少村民也慕名而来找丁峰看病。

在村民眼中,丁峰如同亲人般的存在,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小名“建设”,身体不舒服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2015年我得了脑梗,儿女也不在家,都是建设带我上医院治疗,再把我送回家。”81岁的张允桂老人说,他从来不会因为路途遥远或劳累对患者有一丝怠慢。

村里交通不便,有时外出还需要坐船。即便如此,他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患者,尤其是留守老人更是想方设法定期上门服务。面对突发疾病的村民,就算是深更半夜也会赶到。

有一年冬天大雪过后,一名83岁的老人哮喘病情加重,120急救车无法赶来,晚上9点多,老人的儿子联系到丁峰。二话不说,他背着药箱、骑着摩托车直奔现场。直到凌晨1点多,看到老人病情稳定后,他才回卫生室。返程中道路湿滑又没有路灯,连人带车翻到大堤下面,直到现在嘴巴下面还有道近10厘米的疤痕。

20多年来,无条件的出外行医,24小时随叫随到一直是丁峰所坚持的。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既然喜欢这个行业,就要一直坚持下去。虽然还没有实现少年时的远大理想,但很庆幸能为湖区的人们服务着。”丁峰坦言。

改善医疗条件

他学成返乡当村医

丁峰是土生土长的李埝村人,他的父亲丁德朋是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赤脚医生。丁峰从小就帮着父亲提药箱,走村串户帮村民治病。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幼小的他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特殊的感情。

1986年暑假,一位孩子的母亲误食农药中毒,还在上初中的丁峰得知此事后,赶忙背上药箱随父亲奔赴现场。由于当时水路交通不便利,离县城又远,道路崎岖泥泞,虽已进行了抢救,但还是眼睁睁看着这位母亲在痛苦挣扎中离世。此后,每当看到村民因落后的医疗条件医治无效时,都会坚定他外出求学回乡救死扶伤的信心。他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

考虑到村里医疗资源的实际情况,急重症患者在就医条件和技术上得不到好的救治,丁峰决定到济南卫校学习。毕业后不少同学都留在了发展空间大的城市,得知丁峰要返乡,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丁峰却说,村里医疗卫生水平跟不上,如果村民能在当地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又不用支付高昂的治疗费,对患者来说会减轻负担。

丁峰虽然回到老家跟随父亲继续行医,但一有机会就会外出深造,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家乡。正是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儿科、皮肤科、哮喘等方面有了较深的造诣。

2011年,在从医40多年的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后,丁峰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治病救人、资助孤寡、减免药费、不图报酬,这一干就是多年。

新闻推荐

傅村街道积极引导群众 知法守法维法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侯明聪耿彪)微山县傅村街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工作。通过村内广播、悬挂横幅、张贴...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