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强实力 民族团结促发展 —— 我市东古民族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纪实
徐广艾 李同霖
整洁靓丽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商铺、雕梁画栋的房屋、宽敞的文化广场、熙熙攘攘的集市、忙碌的养殖合作社村民……一个个令人陶醉、使人振奋的热闹场景,正是我市东古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东古村位于滨湖镇,北依凫山,西濒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与济宁市微山县、鱼台县、邹城市三县(市)交界,济微路穿境而过,总人口2348人,其中回族人口1169人。近年来,我市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了民族村发展振兴的新路子,有效促进了民族村转型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了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开创了滕州民族工作的新局面。随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市美丽乡村等多项荣誉的获得,东古村早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民族村。
聚焦生态宜居
令村庄美起来
4月17日,行走在东古村村主干道上,只见道路平整宽阔,一眼望不到头,道路两侧垃圾箱、路灯、行道树一应俱全。走进村内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清真寺、洪济桥等历史古迹与富有回族民族特色的房屋遥相呼应,令往来行人不禁深深沉浸在少数民族风情之中。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回族村民朱瑞学感触颇深:“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村路都是土路,道路两旁脏乱不堪,现在不仅硬化、绿化了,还都配备了垃圾箱,大家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幸福感越来越高。”
整洁美丽是乡村的“硬件”,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的基础。东古村作为民族村,率先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高起点规划,全方位建设,优美化宜居,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真正实现了进一步令村庄美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孙兴水介绍说,我们按照“突出民族特色、生态田园村庄、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聘请了天津市润实规划设计院对我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彰显民族特色,一街一貌一景,逐步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为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起了好步、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东古村还在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滕州市民族宗教局等单位的帮助支持下,争取国家、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各项社会事业资金200余万元,总投资800余万元,先后安装了自来水、(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太阳能路灯、电子监控设备,硬化了村内道路,栽植绿化树木1万余棵,高标准建设了村级便民服务大厅、回民小学、回民幼儿园和民族卫生所。同时,投资建设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对村内供电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水、电、路、网络、有线电视“户户通”。东古村还从环境卫生整治入手,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推进改厨改厕,购置垃圾收集车(箱)13辆(个)、垃圾桶150个,配备9名保洁员,常年保持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实现了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的转变,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
激发产业活力
让群众富起来
“来,大家伙们,都来吃饭啦……”李红科是东古村的回族村民,也是东古村鑫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天刚蒙蒙亮他就推着草料车来到合作社,给这里的400多头牛喂食。李红科说:“我从事养殖行业已经十余年了,自从2013年村里成立了这个合作社,到现在已经发展了5家成员,30多名村民在这里工作。合作社全年养羊3000余只,年出栏牛1600余头,年收入一百余万元。”
产业是发展之本、富民之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物质基础。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农民富裕,生活得更美好。鑫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只是东古村5个少数民族合作社之一,据村主任朱军介绍,东古村充分发挥村内少数民族传统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民营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东古村有少数民族合作社5个,成员30余家,年出栏牛羊1.2万头(只)、鸭15万只,年利润300余万元;民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98户,少数民族从业人员200余人。
东古村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按照当地回族民居特点改造了东古村内和济微路沿线360余户民居、商户,村内有超市商场8家、婚庆公司2家、清真食品加工和餐饮17家,各类五金建材、农资、粮油等店铺80余家,年加工清真肉类480余吨,建立村级电商服务体系开设网店9家。现已成为邹城、鱼台、微山等县(市)及周边地区的清真肉类供应地。同时,充分挖掘东古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先后复垦北部山区土地150亩,栽植核桃、苹果等果树70亩,山上栽植花椒、侧柏1.5万余棵,村南部625亩涝洼地进行流转,种植竹柳,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弘扬乡风文明
使邻里乐起来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晚上7点30分,随着音乐的响起,东古村文化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村民们吃过晚饭后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这里,跳起了广场舞,回民、汉民相聚休闲、其乐融融。“我们村里,汉族尊重回族传统,回族团结汉族乡亲,邻里之间关系都非常和谐,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不,没事大家就聚在一起,跳舞、散步、聊天,日子过得别提有多开心了。”村民孙庆玲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根和灵魂,乡村振兴既是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更是教育塑造人、提升乡村文明的过程。东古村加强乡风民俗建设,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载体,加大投入,建设了文化场所,制作民族团结宣传绘画长廊。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等系列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塑造了良好的乡村德治秩序。
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夯实基层基础,东古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立完善了以支部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村级治理体系。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广泛吸纳回族群众参与村务治理,健全议事协商,推进村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增强了班子服务意识和村民自治能力,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依托村党支部,吸收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和回汉族群众代表,坚持每月走访民族户、定期走访困难户、及时走访矛盾户,做到“晓百姓事、干百家活、融全村情”。建立了村级综治矛调中心,设立村级警务助理工作站,发挥村法治副主任和警务助理员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和邻里纠纷,筑牢平安稳定网底,打牢了维稳基础,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回汉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微山县实验中学“感悟经典、拥抱春天”研学旅行暨微山县作家协会第三届清明诗会在清明假期举行。授旗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到达湿地公园、进入湿地景区、在演艺广场整齐就座,活动开始,诗歌朗诵和国学知...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