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群众提供优质教育 ——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枣庄日报 2018-01-24 10:4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孙城 张志鹏 近日,薛城区在山东省申验的23个地区中,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这标志着该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区教育局局长、枣庄八中校长刘书龙谈道。 这个区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统筹实施,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发改、教育、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解各部门责任,构建了党政领导、教育为主、部门支持、各级联动的组织体制,完善执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问责,层层落实指标,实现有效推进。 “舍得花钱办教育”在薛城区不是一句空话。2014年以来,该区先后投入7.27亿元,新建学校5所,改扩建41所,新增校舍14.33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39.39万平方米,新增各类功能室、实验室486间,全区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近两年来,光给我们学校的投入就达2000多万元。”枣庄五中校长韩玉俊高兴地介绍,“投资1100余万元新建了54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教学楼,投资280万元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投资380万元新建了标准塑胶运动场,还投资300多万元为我校配备了录播室、多媒体、多功能室等。”这所坐落于邹坞镇的乡镇中学,已经成为全市农村学校的样板。 在常庄镇的枣庄四十四中,记者同样看到了升级改造的美丽校园。漂亮舒适的塑胶操场、复新改造的教学楼、新建的餐厅和车棚、宽敞整洁的学生公寓,让人欣喜不已。 周营镇是薛城区最偏远的乡镇,六联小学又是周营镇最偏远的学校。在这个用校长刘远飞的话说“一出门就是微山县”的学校,也同样铺上了绿色的塑胶跑道。 “我们镇有10所中小学,以前都是土操场,有时下个雨,一周都不能上体育课。现在,6所学校已经铺上了塑胶操场,其余4所正在施工,实现了全覆盖。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近年来的投入已经达到了上千万元。”周营镇教育办主任李枣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育设施设备上,薛城区坚持“一个标准定城乡”,真正实现均衡化。在枣庄四十四中九(1)班,记者看到,数学老师利用触摸屏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下转A2版) (上接A1版)用手直接在屏幕上画图列式,方便直观。副校长宋杰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接近两万元,所有教室都配上了。据了解,现在,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所有教师均配备电脑并开通个人网络教研空间。 为持续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活力,薛城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以来,义务教育新补充教师293人,其中音体美等短缺学科教师73名,有效缓解了教师紧缺现状。该区还建立“全体教师——特色教师——薛城名师”序列发展体系,鼓励下乡支教,积极开展城乡交流。2014年以来,累计交流校长教师498人。 薛城区通过发放农村教师岗位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周营镇后韩小学教师王云鹏工作33年,每月岗位补贴达到765元。“同等职称、同等教龄,收入比城里多好几百元,而且学校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等方面均优于城里,农村教师队伍自然就稳定了,教育教学水平也提高上来了。”刘书龙说。 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带来了生源的回流,也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压力。沙沟镇属学校枣庄十九中校长李振成介绍:“去年初一招收新生280多人,几年前,我们才招收100来人,招生人数翻了一番多。” 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划片招生,放宽随迁子女入学,化解大班额,对贫困学生实施精准帮扶,启动7个方面34项改革措施……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了均衡发展,释放了教育的活力,获得了群众的称赞。

新闻推荐

微山第二实验小学 “登上”省首届文明校园榜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曹媛媛)岁末添佳讯,新喜入校园。近日,从省文明办获悉,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荣获全省首届文明校园称号。该校遵循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原则,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