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百姓生活有“面子”更有“里子”

济宁日报 2017-09-18 10:1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陈雷来金路李霞刘敬胜“以前咱们办酒席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讲究牌面好看,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劳力大操大办,条件不好的为了不丢脸面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现在咱们倡导新风尚,让歪风恶俗没有市场,咱老百姓生活才真正有‘面子\’。”在济宁市微山县昭阳街道西万二村移风易俗一条街上,村民石华一边驻足观看移风易俗文化墙,一边颇有感慨的说道。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该街道推出移风易俗“重头戏”,着力解决群众这种硬撑的“面子”问题,摒弃农村世代沿袭下来的陋俗,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养成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消费观,保持艰苦朴素的良好生活传统。让群众意识到真正的“面子”,不是修在脸上,而是长在内心。只有生活的勤奋踏实,真正感觉有底气、接地气,自信有活力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光鲜有“面子”。

为此,昭阳街道在辖区32个村(居)大刀阔斧的进行移风易俗,推选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

健全群众组织。推选红白理事会是移风易俗的基础工作,也是开展好移风易俗活动的关键。昭阳街道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要求各村(居)把好理事会成员提名关,酝酿好候选人名单,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把他们尽量吸纳到红白理事会中来。

完善理事制度,形成婚丧喜庆公约。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制度。红白理事会的制度事无巨细,群众认可度高、操作性强,有效地抵制了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三俗表演活动。各村(居)在深入学习领会典型经验做法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理事会活动章程、办事程序、服务规范、待客及礼金标准、参加人数等减轻群众负担的具体措施,并形成了婚丧喜庆公约,将其写入村规民约,实现制度上墙公开。

加强宣传教育。为使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民心,昭阳街道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画、制作移风易俗3D文化墙、签订承诺书、广播“村村响”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还在全街道开展了打造文明宣传一条街活动,积极建设文化墙,精心绘制移风易俗、四德工程等不同主题的文化墙,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注重典型引领。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昭阳街道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在全街道广泛开展了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责任书活动,并把移风易俗作为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前置条件。通过评选表彰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

移风易俗,唯有重“里子”,才会有“面子”。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要培育好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里子”,让群众的生活向上、向善,树立文明新风让群众的生活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闻推荐

在家门口接受渔具加工培训,顾家还能增加收入 “一技傍身”推开脱贫门

本报讯“我家里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不能出去干活,现在学会了加工地笼的手艺,在家里也能赚钱了!”日前,微山县夏镇街道青年村的贫困户王大姐说。去年以来,街道像王大姐这样通过学习加工地笼在家中就实...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