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兰:四十年相守温情常在 时间带走了岁月 带不走亲情
本报记者万德龙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济宁日报社组织的“济宁好人之星”9月份评选活动结束。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辐射科科长、监察室主任董鲁光和泗水县原马家庄供销社退休职工王瑞兰当选“济宁好人之星”。
泗水县原马家庄供销社退休职工王瑞兰,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大。20岁时,因一场变故,父母和一个弟弟相继离世。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她,即使面对挫折,也总能用骨子里的担当和坚毅顽强抗争。作为长女,王瑞兰毅然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抚养弟弟妹妹长大成人。一路走来,王瑞兰最感激的还是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是他们让她坚定信念,养成了和善友爱的优秀品德。
屋顶塌了生活的信念不能塌
1982年,王瑞兰与退役的丈夫喜结连理。婚后的小家庭甜美温馨,1983年儿子出生后,更为小两口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动力。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一场天灾突然降临到这个幸福之家。1985年的一天深夜,王瑞兰家的房屋突然坍塌,丈夫被砸的失去知觉,而她为保护儿子也受了伤,一家三口都住进了医院。王瑞兰和儿子经过治疗后逐渐恢复,但丈夫手术治疗后仍无法站立,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从此,她的生活就有了两件固定的事:一件是跑前跑后照顾丈夫,另一件是不知疲惫的带孩子。
手术后,没能恢复如初的丈夫失去了心气,为了不拖累妻子和儿子,他多次动了轻生的念头 ,不让妻子接近。妻子王瑞兰近身照顾,他大声呵斥,有时甚至随手拿起物件就往妻子身上摔。可是王瑞兰并不生气,她想尽办法接近丈夫、鼓励丈夫,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有一次,王瑞兰再次被拒之门外后,她便想方设法爬窗进入房间安慰丈夫:“天塌下来有我顶着,为了咱们的孩子,只要你活着,再苦再累,我愿与你相守一辈子。”王瑞兰的一番话感动了丈夫,使他有了坚强活着的信念。
11年治病路她靠开三轮车养活一家
为了继续给丈夫治疗,在丈夫单位的支持下,王瑞兰带着年幼的儿子东奔西跑,多处打听,几经周折,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经过医院再次检查和诊断,为丈夫做了第二次手术。
随后,医生精心做了治疗和康复方案。从此,夫妻二人开始了11年的住院生活。在医院里,王瑞兰忙里忙外。早上很早就起床,先让儿子吃饭,送儿子上学;回来后,再照顾丈夫起床、洗刷、吃饭;饭后,陪丈夫检查、康复治疗;晚上,等丈夫和儿子休息后,还要再收拾家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儿子读初中。经过积极治疗和她的精心呵护,丈夫有了较好的恢复,部分生活也能自理。为了生活,她又带着丈夫在北京开三轮车拉客挣钱,直到儿子到了读高中,一家三口才返回家乡泗水。
为国负伤妻子与其一生相随
回到泗水后,王瑞兰一家的生活从零开始。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贷款回乡下老家养肉兔。王瑞兰起早贪黑地进料、加工、喂养、预防;还要做饭、伺候丈夫。每天都不急不躁地忙碌。两年多时间,她因操劳过度体重足足下降了30斤,头发花白。丈夫看着既心疼,又心酸。最终,王瑞兰在丈夫的劝说下,把余下的肉兔转让,把贷款还上,搬回县城。如今,已进入花甲之年的王瑞兰,每天仍在为这个家庭操劳,做饭、照料丈夫。正如她所说:“我愿与你相守一辈子。”
丈夫下肢瘫痪后,曾有不少人劝她和丈夫离婚。王瑞兰总是笑着说:“我丈夫,服过役,在战场上负过伤,至今身上还有未取出的弹片。他是为国家做了贡献的人,我离他而去,他怎么生活?一日夫妻百日恩,我要坚守做人的良心和善心。” 王瑞兰为了支撑起这个完整的家,她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心理压力,为了丈夫和孩子付出了她所有的一切,她没有想过离开,也没有抱怨过,一直用她的温暖照顾好这个家,在丈夫和儿子的眼中,她是个伟大的女人,任劳任怨的为这个家庭辛勤付出着。正是因为她这个家庭才能完整,才对生活有了希望。她用近四十年甚至更长久的相守,无声镌刻着那份温情。
新闻推荐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魏宗彬冯健)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泗水县公共资源交易部门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打造办事环节最简、办结...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