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重点实施乡村振兴“2322”工程 所有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

大众日报 2020-12-28 09:58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郑 伟

12月23日,记者从济宁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宁市在抓好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乡村振兴“2322”工程,围绕运河文化带、泗水生态带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黄河滩区、微山岛片区、尼山片区3个示范片区,20个示范乡镇、200个示范村布局乡村振兴示范点。

济宁市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长江介绍,泗水龙湾湖、邹城大束、金乡鱼山等3个片区入围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兖州区、金乡县荣获全省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一等县(市、区)。在省对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2018、2019连续2年获得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

济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8万亩,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0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450万吨以上。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4元,同比增长9.9%。在全省率先实施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5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支撑。济宁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围绕乡村发展实际需求,通过提供各类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面向社会招募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采取创办企业、技术入股、专业服务等个性化模式与招募村合作,促进了村民和集体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济宁市共设立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20家,招募合伙人174名,落地项目147个,带动就业1.4万余人。

与此同时,济宁发挥“四特”文化优势,建设有灵魂、有风尚、有品位、有活力的“四有”文化乡村。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工作,开展首批“儒学民间传承奖”评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评选,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个,开展儒学活动48000余场。开展“舞前一堂课”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通过播放国学教育视频、儒学讲师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农村群众尊老敬贤、和睦乡邻、与人为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群众生活生存的根本。济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厕所改造133万户。全市城市环卫保洁范围以外的143个乡(镇、街道)、6200余个村庄(社区)均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范围,覆盖率为100%。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特许经营+城乡一体”模式,今年投资23亿元,重点治理环南四湖、沿大运河、黄河等行政村,已完成3130个行政村。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组织振兴是保障。今年以来,济宁实施党建“双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头雁引领、鸿雁示范、归雁回引、雏雁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四雁”行动。从“三方面群体”中公开选任村党组织书记214名,平均年龄39.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73.7%。在宁波、杭州等地成立“归雁回引”工作站,建立常态化人才回引机制,成功回引775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任职。所有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84%超过10万元。

新闻推荐

潮平岸阔风正劲 扬帆起航谱新篇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获专科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两大殊荣

本报记者山进通讯员君来新亮根据《关于实施山东省医疗能力“攀登计划”的意见》,日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山东省...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