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行家司马迁 ◎[日]陈舜臣

西安晚报 2020-11-28 02:56 大字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大旅行家。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

以上是司马迁的旅行经历,是他本人在《史记》末尾《太史公自序》中记录的。据此记载,司马迁在做官之前就曾远游。做官后的出游,是以皇帝使者的身份,带有公务性质,这自不必说。至于做官前、年轻时候的旅行,虽然在这段文字中并没有提及,但具有奉父命外出收集资料的性质。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一直有将历史记载成文的愿望。他命儿子出游,其目的也是收集资料。司马谈在朝为太史令,职责在身,没有随意出游的自由。即便他申请休假,恐怕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远行。因此,他才让从十岁开始就学习古文、受过专业训练的儿子去搜集各地的记载与传闻。

司马迁的出生地龙门,并非洛阳附近、因为石窟而名震天下的龙门。龙是水神,因此在中国,与水有关的地方多以龙泉、龙江、龙门等命名。除了上文所说的洛阳龙门以外,在四川、广东、福建、内蒙古、甘肃、湖南等地也都有被称为“龙门”的地方。

司马迁的出生地龙门,位于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市内,在黄河西岸。黄河的东岸则是山西省河津市。打开今天的地图,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叫禹门口的地方。据传,上古圣人大禹曾在此凿洞放水。《水经注》记载,到南北朝的时候,仍能找到凿孔的痕迹。虽然不能确定是否是传说中大禹所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古时代确实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治水工程。这里水流湍急,鱼无法逆流而进,但是传说鱼一旦溯流而上,就能化身为龙。

“登龙门”这个说法,就是从这个地名而来的。那里离汾河和黄河汇合的地方很近,在古代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父亲在朝中任职,司马迁应当很早就来到了长安。等到二十岁时,他便游玩于江淮(长江与淮河)一带。当然,所谓“游玩”也并非单纯的游览赏玩,他是在收集战国时代的记载。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纸,他必须将木简或竹简上的记录誊写下来,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

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离名酒产地、鲁迅的出生地绍兴很近。越王勾践就是在会稽山被吴王夫差的大军包围的。会稽山西侧的山体也叫龙门。既然叫龙门,那就少不了关于大禹的传说。传说,大禹死后就葬在会稽山的墓穴里。年轻的司马迁所要探寻的便是禹穴的所在地。他在这一带找到的吴越资料,想必在他后来撰写《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世家》《伍子胥列传》时得到了充分利用。

之后,司马迁应该是溯长江而上,造访了湖南的九嶷山,又泛舟于同样位于湖南的沅水和湘水。传说,九嶷山是上古圣人舜的安葬之地。据传,舜的两位妻子得知丈夫的死讯后,悲伤过度,投湖自尽。

湘水注入洞庭湖。而在不远处同样注入此湖的汨罗江则是失意的屈原的自尽之地。司马迁肯定在这里搜集过用于撰写《楚世家》《屈原贾生列传》的资料。

接下来,他又向北渡过了汶水、泗水。汶水是一条流入山东半岛莱州湾的河流;泗水则流入同样位于山东省的南阳湖,孔子的故乡曲阜就在泗水流域。战国时代,汶水和泗水分属齐国和鲁国。据记载,司马迁曾在此地进行武者式的学术修行,观察孔子遗风。他的活动主要还是以收集撰写《孔子世家》所需的资料为主,汉代的儒者确实以此地出身者为多。泰山是进行封禅大典的重地,这段时间司马迁搜集来的资料肯定对撰写《封禅书》有所助益。

司马迁在曲阜附近的邹县峄山进行了乡射礼。据传,乡射礼是周朝的一种仪式,是乡里长老为了给周王举荐贤能之人而举办的。司马迁不仅收集到了相关记载,还亲自实践了这种古老的仪式。

从记载来看,司马迁在山东半岛的蕃、薛、彭城等地的旅行颇为艰难。之后,他经过梁、楚之地,返回长安。想来这次旅行定然成果丰硕。

成为郎中(侍卫官)后,司马迁奉皇帝之命,前往巴蜀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他环游了西南夷人的居住地域,教人归化。这段时期的经验,对他撰写《西南夷列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英雄长在》,[日]陈舜臣/著,佟一/译,中国画报出版2020年版

新闻推荐

泗水王然:一年“涨粉”两万多

今年33岁的王然,是泗水县杨柳镇郭家庄村人,曾在外打工多年。2019年10月,在泗水县鼓励返乡创业的背景下,王然回到...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