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的足迹:泗水之滨说伏羲 庄新明

济宁日报 2020-08-02 08:07 大字

伏羲被尊为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伏羲的神话故事,留下了伏羲氏族活动的足迹,有着祭祀伏羲的庙宇。现代历史学家、金石考古学家、文献学家王献唐著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从地名、氏族、乐歌、母族、庙祀、族裔和官司等方面,八证“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并指出:华村是华胥古国中心,是伏羲母华胥居住地,是华胥履迹而生伏羲之地。

数千年来,伏羲文化通过典籍、图像和祭祀传承广为传播。《宗法性传统宗教》考证,伏羲祭祀始于秦早期,两汉承继秦代郊祭制度,隋唐五代均以“三皇之首”祭之,其中唐玄宗在长安建三皇庙,祭祀伏羲、神农和轩辕。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仲春仲秋专祀女娲于晋州(治今山西洪洞县)、伏羲于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县)。金代明昌六年(1195年),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娲氏。

泗水有史记载最早的伏羲庙出现于金代。清代光绪《泗水县志》“卷十三旧迹志·金石”载:“伏羲庙碑,俗名爷娘庙,在城东卞桥村北石屋山。一系金大定二十九年立,一系元延祐五年立”。石屋山是二龙山的旧称,位于泗水县东北部与新泰市交界处,与青龙山、黄山寨组成东南——西北走向的山脉。东南为青龙山,中为二龙山,西北为黄山寨。二龙山有两条山脉,由主峰向南、北两翼延伸,犹如二龙戏珠而得名。旧称石屋山,因主峰西侧有石屋洞而得名。主峰西侧有石屋洞,又名石古洞、朝阳洞,为石灰岩溶洞,洞门朝西南,高6米,宽23米,深20米,可容纳数百人。

庙宇是祭祀的传承载体,石屋洞内曾建伏羲庙,供奉伏羲、女娲。女娲是人类之母,故称娘娘,此庙(洞)称为伏羲庙(洞)、女娲庙(洞)、爷娘庙(洞)。《泉林区志》记载,“石屋洞娘娘庙,位于泉林镇北青龙庄后的石屋山西端,洞深数丈,洞大盈亩,顺治年间修庙于洞内,四合院,光绪年间重修,现存古碑数块。此庙又叫伏羲庙或爷娘庙”。可惜金代、元代古碑无存,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足可证泗水伏羲庙历史之悠久。

元代,伏羲祭祀遍及全国各地。元贞元年(1295年),成帝以三皇为先医,诏令全国各地“初命郡县通祀三皇。……有司岁春秋二季行事,而以医师主之”。泗水县城建有三皇庙,“重修三皇庙碑,在东门外,元致和二年建”。明初沿用元制,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明洪武四年(1371年),废止三皇庙,祭祀只在寝陵进行。随着时间推移,地方、民间又开始祭祀。清代顺治《泗水县志》载,“三皇庙,在北门外,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尤应鲁创建”,并作《新建三皇庙记》。在这座三皇庙之前,县城东门外原有三皇庙,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尤应鲁移置北门外,后又移置东关,后来俱废,光绪《泗水县志》有载。

三皇庙不同于伏羲庙,前者是为祭祀三皇,后者专祀伏羲。泗水县华村镇北庄村东稍偏北1.5里处有伏羲山,山上有伏羲庙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存“重修伏牺庙记”碑刻一通,碑为圆头,高1.6米,宽0.85米,厚0.3米。据苏伟、赵伟编著的《泗水碑刻》,碑载:“□□兖州泗水县泗北乡□□村,功德长进,重修补塑□伏牺圣祖,开□□□□□个人花名于后。延祐五年四月初十日立石”。2009年9月1日,该遗址被泗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资料说,该山“史载有女娲庙”,但是“史”不明。当地百姓称为“爷娘庙”,疑伏羲庙同时祭祀伏羲、女娲。例如,邹城市郭里镇伏羲庙原塑有伏羲、女娲的神像,又称羲皇庙、人祖庙、伏羲女娲庙,当地人也俗称爷娘庙。

华胥氏生活的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神话、传说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虽然不能等同于历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伏羲山原名水葫芦山,葫芦在古代象征“多子多福”,先民们把葫芦当做造人的象征。各地流传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基本上是伏羲、女娲在葫芦中躲过大洪水,或者是利用葫芦造人。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著有《伏羲考》,第五部分专论“伏羲与葫芦”,既有“洪水造人故事中的葫芦”,认为“我们疑心造人故事应产生在前,洪水部分是后来黏合上去的,洪水故事中本无葫芦,葫芦是造人故事的有机部分,是在造人故事兼并洪水故事的过程中,葫芦才以它的渡船作用,巧妙地做了缀合两个故事的连锁”,又论“伏羲女娲与匏瓠的语音关系”。这段论述读起来比较拗口,理解起来也有些麻烦,可以简单地说:伏==包==匏==瓠,羲==戏==牺。“伏羲”在上古汉语中就是“葫芦瓢”,女娲也作“女希”,娲古音“瓜”,“女娲”可以等同于“女伏羲”,二者都是葫芦化身。闻一多认为,“总观以上各例,使我们想到伏羲、女娲,莫不就是葫芦的化身。或仿民间故事的术语说,一对葫芦精。于是我注意到伏羲、女娲二名字的意义。我试探的结果,伏羲、女娲果然就是葫芦”。闻一多指出,汉族以葫芦(瓜)为伏羲、女娲本身,“至于为什么以始祖为葫芦的化身,我想是因为瓜类多子,是子孙繁殖的最妙象征,故取以相比拟”。水葫芦山形状与葫芦相似,泗水籍甲骨文研究者韩云山先生考证:“在水葫芦山的山顶看,水葫芦山的山体本身就是一个大葫芦的象形”。土里土气的山名,反而更有神话色彩。

黄山寨同样披着神秘面纱,此山又称华胥山黄、粟山、黄山。山上有残破的山寨围墙,山顶有一溶洞,民间称为伏羲洞,洞口狭小,仅可容身。入洞后有一石室,可容十余人。地上复有洞口,其下又有石室,也可容十余人。此洞西北壁有石罅,侧身可进,又有巨室,可容三十余人,四壁高四五米。此洞再有洞口可入。洞内有石林叠立、乌龟把门、嫦娥奔月等景观。两层洞穴旋转而连接,多有片状钟乳石,敲之有声。当地人称,这是伏羲及族人栖息地,又始祖溶洞。

古泗水,孕育寿丘少昊陵始祖文化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生命之河。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泗水主要是建设始祖文化片区,重在实施始祖文化遗迹保护工程。先前,在城区以始祖文化与现代造园手法相融合,建设始祖文化公园——伏羲公园。其中,中轴景观区以迎宾广场、伏羲雕塑广场和伏羲山为中央景观轴,环湖景观区以华胥湖面为中心,打造亲水景观。

伏羲事迹在流传中经历了流变整合、融通积淀的过程,形成了内容博大的伏羲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最好见证。在伏羲文化研究方面,王献唐先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说:“于炎、黄二氏之分野,更洞若观火,爰以一得之愚,汇为篇章,稽古之士,惠予纠绳,所深幸也”“我中年时代,有一部未完成的稿子《炎黄氏族文化考》,后来我忙于事务,就暂时停笔了,等待着地下出土的文物,来进一步印证我的推断……”。

①二龙山伏羲庙旧址资料图片

②“华胥故里”石刻资料图片

③伏羲山“重修伏牺庙记”碑韩云山摄影

④黄山寨“伏羲洞”马明摄影

新闻推荐

济宁市这两个村厉害了 将成全国重点 享优先支持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工作,确定了第二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