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随笔五题
许辉,安徽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散文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作品获多种文学大奖,翻译成英、日等文字。
许辉
关于“同一条河流”系列丛书
黄山书社出版了一套系列国学文化丛书“同一条河流”,现在已经出版了四种,一种是《泗水边的<论语>》,一种是《泗水边的<中庸>》,一种是《泗水边的<大学>》,还有一种是《涡河边的<老子>》。这套丛书出版后,很快都在台湾出版了繁体本。这套丛书应该说比较适合大众阅读,比较适合大学生阅读,比较适合一般的国学爱好者阅读。
为什么要给这套丛书贴上一个河流的标签呢。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经济生产能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活动,不管是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都是围绕着河流或湖泊展开的。河流有一种文化廊道的作用,有了河流,就会带来人流,有了人流,就会带来物流,就会带来信息流,就会带来思想流。文明都是在流域内萌芽、生长、成熟、最后开花结果的。
中国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也是如此。中国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子,都出生、成长在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泗水边;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都出生、生活在淮河中游一条很大的支流涡河边。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三条著名的文化河流,一条是黄河,一条是长江,一条是淮河。在我个人的总结中,黄河,是一条政权之河,因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权,大都建立在黄河流域。长江,是一条经济之河,在中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经济产出,经常排据重要位置。淮河,是一条人文之河,是一条思想之河,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萌芽、成长、成熟在淮河流域。
现在已经出版的这四种书,有三种是对儒家经典的释读。这三种儒家的经典是,《论语》《中庸》和《大学》。《论语》要解决的是中国人在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中庸》要解决的是中国人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从哲学角度看,中庸要解决的是以中为用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庸强调的就是中正和谐。《大学》要解决的是中国人的事业链的问题,它的事业链有一个非常明晰的轨迹,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对《大学》的阅读,我们就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事业的走向是一个什么样的传承的关系。而《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一个经典,它要解决的是中国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所以虽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发生、成熟在淮河流域,但它们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个人的总结是,道家是天人之间的交流,儒家是你我之间的对话。
现在已出的这四种书,有它们的一些特点,大概有四点。一点是古代汉语方面的,因为曾经受过高校严格的古代汉语训练,几十年来又一直十分关注古代汉语研究的新成果,因而在古文的字、词、句以及音、义的释读方面,有自己一定的见解。第二点是古代汉语文本译成现代汉语文本方面,我是一个文学写作者,写过不少小说、散文、随笔等,所以感觉能够比较准确到位地把古代汉语文本翻译成现代汉语文本。第三点是有比较丰富的参照系,我一直很喜欢地理、哲学、文化、政治、语言、社会、文学、思想、民族、心理、国际关系、气象、科技、农业、军事等等学问,很关注这些领域的知识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在写这四本书的时候,我尽力把这些知识,这些行业的文化,融入到对这些经典的释读之中去,使这些经典有了更丰富的时代性和参照系。第四点是这四本书里有一些作为参照的文学作品的存在,读者通过对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代思想经典的深刻内涵。
黄山书社是一家十分有经验有影响的专业出版社,“同一条河流”也会持续出下去,《长江边的<孙子兵法>》《泗水边的<孝经>》等,都在紧锣密鼓的出版筹划之中,期待广大书友多关注黄山书社,多关注“同一条河流”系列丛书,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记录孔子的话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文字很浅显,意思也不深奥,谁都能读得懂。释者在解释仁者寿时,都解为仁者长寿。这肯定是对的,没有什么不妥,我最初也是这样释读的。但我又总觉得有些不妥。因为我们熟读《论语》之后就会发现,孔子是非常睿智的人,既十分智慧,还一点都不老古板,考虑问题也十分周到、全面,如果他说仁者寿,那么智者就不寿了吗?孔子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为这个问题,我没事就要想上一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我开车在环巢湖大道上行驶,从中庙的方向返回合肥城里,我一边看着浩淼无际的巢湖,一边又想起了仁者寿的问题,灵光一闪,我突然顿悟了仁者寿的最佳释义,那就是仁者有长者风范;寿字在这里有长寿的意思,但又不仅仅是长寿的意思,长者的前提除了辈分高,一般不就是长寿么?不长寿如何能成为长者?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爱动,仁者爱静;智者快乐,仁者有长者风范,这样的释读,或许才是最合孔子原意的。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一章》里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说人们满足于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虽然望得见毗邻的国家,鸡鸣狗叫都听得见,老百姓到老死,却都不相往来。历来对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句的释义,都是老百姓到死都不相往来。这样解释当然是有理由的,因为那个理想的社会人人满足而自足,完全可以不必来往。但又总觉得这样解释有些生硬,有些没说清楚老子的意思,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就没人情不往和感悟交流吗?虽然这样想有苛求的嫌疑,但不这样想,又总觉得与现实脱节。于是我就常念叨着这句话,时时琢磨这句话里的蕴含。几年后再细读一遍《庄子》和《论语》,感觉对这句话的理解有新进展,如果把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理解为大家都安泰自在,不会为身外俗事特意走动,不会借往来以增进感情,并相互关照和利用,或许更贴近这句话的原貌。
宿舂粮
《庄子·逍遥游》里说,适百里者宿舂粮,意思是到百里远的地方去,就要把连天加夜准备好的粮食都带上了。宿舂(音chōng冲)粮,虽然不能说最早没有夜里准备并加工粮食的意思,但这只是人们说话简约的一种习惯,意思是抓紧准备,甚至是连天加夜,起早带晚;宿舂粮之类的意思发展到现在,已经很难简单地理解为下班以后再准备干粮的意思了。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人们都本能地要说话简约,这或主要是为节省资源。
舂,是一种用石头凿成的生活用具,用来捣碎粮食,淮北农村叫碓(音dùi对)窝子,因为现当代生活中使用的碓窝子依然是石质的,推想战国时代物质文明发展水平,更应该就地取材,用石头制作才对,因此或可将舂与淮北的碓窝子混为一谈。碓窝子由两部组成,一部分在下,叫碓窝子,用整块石头凿成一个阴形凹陷的容器;另一部分为碓头,也是石质的,用整块石头凿成一个突起的阳形的半圆器物,器物对下的部分是半圆形,对上部分是平面,平面中间凿一个深洞,加装一根木棍,加工粮食或蔬菜时,加工者坐在碓窝旁,碓窝子放在两腿之间,将需要捣碎的粮食或蔬菜放进碓窝子里,两手握紧碓头上的木棍,不断地一上一下将突出的碓头砸进凹陷的碓窝子里,就能将粮食或蔬菜砸成希望加工成的碎块或粉末状。
吃饭时不要说话
最近读《论语》,再一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传承性,两千多年了,我们现在的许多生活习惯,和孔子时代的生活习惯,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异。孔子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对孔子的认识,如果是听别人说的,那就会觉得孔子不是人,是神;如果是读《论语》等原典得到的印象,那就会觉得孔子是人,而且还是个普通人,与你我的距离只有邻家二叔那么近。
《论语·乡党篇》里说:“食不语,寝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交流,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这在当时,可能是两条日常生活的准则。孔子可能是这样遵守的,当地当时的习俗可能也是这样遵循的,人们可能既会认为默默地吃饭符合礼节,也会认为默默地吃饭有助健康。
睡觉的时候不说话,应该指的不是夫妻之间而是兄弟或姐妹之间。一胎政策之前,中国家庭的孩子都比较多,除去大户人家,一般的中产阶层或草根百姓,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好,所以小孩子都睡在一起,稍大些的孩子才按性别分别睡在一起。孩子们的自制能力较差,睡在一起总免不了说个不停,越说越兴奋,早晨就要睡懒觉,影响一天的学习,因此睡觉就是睡觉,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叽叽喳喳说话了。
夫妻之间也许不存在这种情况?按照现代心理学家的观点,夫妻之间的温存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在亲密之前,平常也要多加培护、留心滋养,如此这般,才能使爱情长久保鲜。语言交流是培护爱情最重要的工具,所以睡觉前多多交流,应该长期为之。
吃饭不交谈、睡觉不说话的行为准则,至少一直沿习到我父亲那一辈。我小的时候,因为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母亲特别疼爱我,上幼儿园之前我都是和父母亲同床的;后来稍大些,就和两个姐姐同床,睡在床的最里面,免得掉下来;再大些,家里住房并不是那么宽裕,就在堂屋里铺一张床给我睡。关灯就是睡觉,母亲也就不允许我们再说话了。
一家人在桌子上吃饭,吃饭就是吃饭,只做吃饭这一件事,父亲更不允许我们说话。因此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我们家吃饭,都是安安静静、全神贯注地吃饭,吃过饭以后,该干什么干什么,有的去洗碗,有的去扫地(吃过饭以后总要把桌子搬回原位,把吃饭的地方清扫一下),父亲去午睡或看文件,我则啥都不干,碗一推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玩去了。
当然姐弟们都大了以后,饭桌上就不可能不说话了,碰到上山下乡、招工上学等等重要的“大事”,怎么可能不在饭桌上交流、讨论呢。但食不语这种准则变成了习惯,有意无意中就会成为家庭文化和传承的一部分,用孔子的提倡来看就是对礼仪的遵守。后来我的父亲母亲都不在了,但如果我有时候在吃饭时话说得多,妻子就会说我,要是有老年人在时,你吃饭时说这么多话,肯定要挨训!
吃饭时不说话,只是一种古训,其实说话确有许多必须注意的学问。比如我们和对方交谈时,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要一个一个来,即一个人说完了,另一个人再说,如果总是听了第一句就立刻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一则可能没听完对方的话会以偏概全,一则性急地打断对方,会毁掉对方交流的心态,会毁掉双方交流的气氛。
日常生活中文化传承的活力,真是不得了的。
新闻推荐
近日,由泗水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5起轻微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速裁程序集中开庭审理。泗水县法院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并当...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